制度、三基考题内容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324715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三基考题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三基考题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三基考题内容 ?急会诊应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在48小时内完成。 急会诊医师资质是主治及以上医师。 ?急诊病人5分钟内处置。 ?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各种病历书写时限要求入院记录入院24小时;首次病程录入院8小时;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入院48小时;手术记录当日当班;术后首次病程录即时;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术前讨论记录手术前。 ?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修改审签应在72小时内完成。 ?日常病程记录要求一般每天记录一次,危重病例应随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对病情稳定的至少3天记录一次,新入院后病人、术后患者应连续记录3天,并在3天内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出院前

2、一天或当天应有病程记录。 ?三大讨论发言人数不得少于4人。 ?转入记录由接收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特殊手术、四级、部分三级手术前需组织以科室(病区)为单位的术前讨论。 ?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讨论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 ?疑难病例是指住院一周诊断不明确的病例。 ?口头医嘱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补下医嘱。 ?电子病历打印规定危重病人及时打印,一般病人满页打印。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于6小时内在病程录中记录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输血前检查应包括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两

3、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其中输血前9项是指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肝功能测定。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应由科主任核准,医务处审批。 ?根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报医务处备案。 ?手术组织切除物送检率100%。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应在离体后30分钟内投入装有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标本袋,并注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等。 ?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三方是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核查唱对的时间分别为麻

4、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 ?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医师从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三个方面对患者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包括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再次施行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再

5、次进行手术。 ?心肺复苏中成人胸外按压标准为按压频次100次/分,按压通气比30:2,按压深度5cm。 ?三甲评审要求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40个;入组率不低于50%;完成率不低于70%。 目前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为55个病种、25个专业。 ?卫生部规定上报的单病种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力衰竭(HF)、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平均住院日数、平均住院费用、治愈好转率、变异率、变异原因分析、病人满意度。 ?对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每月作

6、阶段小结及科室大查房记录、病情再评估。 要建立住院超30天病人情况登记表,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 其中,甲类传染病共2种,为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丙类11种。 对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为入院评估、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急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住院时间长的患者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制缓释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

7、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为门(急)诊癌症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制缓释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我院抗菌药物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具备医师职称的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职称及以上的授予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副主任医师职称及以上的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全院使用各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应30%。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

8、本送检率应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应80%。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包括哪14项?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制度。 ?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中需要审批的特殊手术有哪些?审批备案部门是哪里?需要审

9、批的特殊手术有10种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等。 特殊保健对象包括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2)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3)涉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4)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5)高风险手术; (6)邀请外院医师参加手术者的;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8)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本院属首次开展的手术; (9)重大的新手术以及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10)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审批备案的部门是医务处。 ?请简述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临床住院医师职责为 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

10、展工作,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病人的诊疗工作和住院医师各阶段培训任务。 二、病人入院后要及时进行病情检查并做出初步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刻进行处置并向上级医师报告;当天完成常规检查项目及其它辅助检查申请单的填写。 三、按本专业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历书写。 四、每天上、下午至少分别巡诊所管患者一次,危重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多次巡诊;下午下班前应参加“晚间查房”;下班前要做好交接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危重病人除做好书面交接外,还应向值班医师进行床边重点交接。 五、掌握所辖病人每日病情变化,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病程记录及

11、各种诊治记录的书写。 六、认真落实上级医师医嘱,不得擅自改动上级医师的医嘱,需更改医嘱时,应向相应上级医师或医疗组长汇报,并征得同意。 七、认真做好医患沟通,保障患者权利。 病人出院时,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复诊、随访等相关事宜。 八、负责所管辖患者病例讨论、院内多学科会诊及院外会诊的准备,负责报告所管病人病情、诊疗情况,提出初步诊治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九、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疫情,除报上级医师外,须及时填写并上报各种报告卡。 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上

12、级医师、医疗组长和(或)科主任汇报。 十一、协助上级医师做好所在医疗组的诊疗工作;负责指导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工作。 ?医疗技术分为几类?是如何管理的?我院所有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由我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江苏省卫生厅)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

13、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江苏省卫生厅负责制定公布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并报卫生部备案;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什么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哪几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