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4439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C .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D . 范仲淹,字希文,溢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句写

2、古来人们大多秋天时会因景物萧瑟而悲伤寂寞空虚。B . 第二句,作者却说秋天的景象胜过春天早上的景象。C . 第三句,写万里晴空中的一只白鹤凌云直上。D . 第四句,写这只凌云直上的白鹤引领诗人的情感上升到蓝蓝的天空。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阅读语段,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拼音。f_晓前,晨雾霭霭;河水朦朦胧胧,微微闪光,拍击着河边的鹅卵石,潺潺_作响,峭壁sn_立的右岸向河面倾斜,仿佛是行进中面对宽阔河流戛然而止的高山覆盖着河水。左岸的下方是一片光秃秃的沙土,这是第聂伯河在春汛退走以后淤_积下来的。(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4

3、. (6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胡马依北风,_。(行行重行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观沧海中借大海抒发气吐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6)天净沙秋思中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8)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来比喻人虽然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四、 其他 (共1题;共5分)5. (5分)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

4、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 (5分)(2015四川泸州)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1-2问题。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

5、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2)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的意象在古

6、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稀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不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娃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7、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恩”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诗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

8、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情以言“愁”。冯延已鹊踏枝:“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婆,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高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1)作者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合称的观点不妥的依据是什么? (2)“柳”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哪些意象?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3)“故此据不足

9、为证。”这句话中“不足”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8.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

10、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11、。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

12、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

13、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

14、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3)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 (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陂bi:指山坡。漪y:指细细的水波。腔:曲调。(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 (2)有人提议,把“衔”不如换成“连”字贴切,而“横”字又不如“跨”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 文言文阅

15、读 (共1题;共18分)10.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两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谈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奇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心乐之(指代篁竹)B . 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 . 以其境过清(因为)D .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斗折蛇行,明来可见。(3)文章第段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