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20888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即对策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食品供应链管理为视角王小林摘要:关键字:食品供应链是指将食品最初的生产者、制造者、分销者、零售者及最终的消费者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主要包括种子、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种植、养殖业生产环节的农户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包装、储藏、配送、运输的物流企业,以及食品批发、分销、零售的销售商。食品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保障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使整个食品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与食品相关的供应链系统有效地组织和整合到一起的管理方法,对食品的有效供应链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食品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地从生产源头到达消费者手中。近几年我国

2、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对食品和农产品的种类、新鲜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的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不断寻求和研发新技术,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度使用(如杀虫剂、激素、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在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体产生了危害从而引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毒奶粉、地沟油、硫磺姜、瘦肉精.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社会形势下,上到国家、下到普通老百姓,对食品的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围绕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物流与食品

3、需求等主要领域来组织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承受国际化竞争的巨大压力,而且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食品多样快捷化的要求,如何控制食品安全,怎样实现食品企业的规模效益等等。以生鲜产品供应链为例,虽然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铺展开来,但农户生产仍以传统的个体经营为主,和企业签订的契约买卖关系相对不稳定,生产原料、产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一方面,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从生产、加工、包装、流通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既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个人缺乏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了解和实现食

4、品品质安全鉴别的知识、技术、设备,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所在。因此,加强对我国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1、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食品行业国际化的进程,开放的国内市场使得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四个阶段。(一)生产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技术进步迎合了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口的增加、人们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与营养意识的优化, 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数量、质量的需求产生着影响。在人类还

5、无法大规模合成食物的时代, 只能依靠生产更多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资料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物的需求, 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现实中, 为了追求产量, 农民往往投入更多的农药、化肥来达到这种目的。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正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三废的影响与污染。而人体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农产品后不仅将产生直接的健康危害, 而且还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增加。因此, 在食品供应链的源头, 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的大量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这种化学性、生物性的食品污染, 往往在食物链中经历了长期的蓄积, 它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往往是在很久以后才能发现, 这给

6、食品安全的评估带来了挑战。2.2 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调查显示, 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国还是比较严重。这形成了影响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仅以小麦粉、大米、酱油、食醋为例, 占总销量 50%以上的产品都是由 10 人以下、设施简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生产的。厂商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往往减少了设备、设施和管理的投入, 加上管理松懈、生产控制不严等问题, 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 导致产品在储运、流通过程中腐败变质速度加快, 最终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其次, 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 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为达到改善食品外观、延长保质期等目的, 在

7、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常常需要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但是,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甚至使用工业助剂的现象却不可忽视。再加上相当数量的食品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 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这样, 不仅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 更直接导致或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 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现阶段颇为大家所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在短期内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辐照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估等, 也都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3 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当前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原因的影响, 多数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街

8、头巷尾直接销售。这种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 食品安全事件将难以避免。而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流通运输的发展, 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食品供应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而人们对食品种类的需求却越来越广。长距离运输、大范围销售以及多渠道多环节流通成为应对现实之必然选择。但事实上,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总值 750 亿元人民币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发生腐败。这说明, 这样跨地区、跨国界的食品贸易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 使微生物与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增大, 也增大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率。如何满足产品的货架期的需求? 我国该如

9、何突破冷链物流及相关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这一瓶颈? 这些问题都对食品的运输、贮存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 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趋小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大, 人们对食品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方便化的趋势。非时令食品消费、在外就餐消费等活动大大增多, 食品消费不断上升, 也使得群体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食品安全品质正经历着从“看得见”的因素( 如颜色、气味等), 到能借助工具检测到的因素( 如病原菌、农残等), 再到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快速检测的因素( 转基因) 的变化过程。而食品作为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 一方面受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等的限制, 一方面因为消

10、费者远离食品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而造成了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效应, 在食用前, 他们很难对其品质进行评价, 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如果政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信息被迅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 或者如果生产者、经营者对不利信息刻意隐瞒, 将会使消费者无所适从。2、国外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实践动因看,欧盟、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都是基于上世纪末发生的几起席卷全球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始发于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极大增进了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变得更苛刻,期望知晓食品来源、生产过程、安全水平、生产方法、卫生状况、转基因饲料利用、农药施用以及诸如食品运输距离和

11、碳足迹等环境问题13 。在此背景下,食品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有效回应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诉求。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最初动因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外食品贸易标准壁垒的限制。如为了应对欧盟 2005 年开始实施的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 试行) ,相关水产外贸企业由此也加强了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在欧盟国家,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的主要推动主体是大型食品超市。据有关统计,在美德等发达国家中,95%农产品是通过超市进行销售的,英国 2/3 以上的食品销售依靠排名前 4 位的大型超市。利用其品牌、渠道、管理和技术优势,这些食品超市与农场、食品加工企业形成

12、紧密的趋层级治理结构。这些超市为加强对供应链安全透明的管控开发了一系列标准规范,这些标准已成为食品供应链企业协调供应链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如英国零售商协会全球标准认证( BRC) 、德国零售商联盟和法国零售商及批发商联盟共同制定的国际食品标准( IFS)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主要是由食品企业( 包括食品生产商、食品销售商) 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供应链领导企业通过采用 HACCP、GMP 和 SSOP 等管理体系对全链进行安全透明管控。在日本,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的推动主体中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明显。日本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本国实际情况

13、,采取了先试验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完善法规和社会监管体制、强制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手段稳健推进本国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工作。为推广已开发出的可追溯系统,日本农林水产省对计划采用可追溯系统的单位在建立数据库、购置必要的信息处理设备等方面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生产阶段补贴最高可达所需费用支出的 50%,流通零售阶段的最高支付率可达 1/311 。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标准和技术手段的滞后,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工作处于摸索阶段,供应链上企业联系普遍较为松散,目前主要推动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物品编码中心以及上海、北京等地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规程、办法和

14、方案,对推动我国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透明内容方面,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 地区) 食品企业响应消费者需求,要求供应链企业公布两类与食品安全有关信息: 一是食品本身安全特征,如品名、成分、功能、保质期等; 二是食品过程特征,如食品生产技术、生产物流过程、环境影响、劳动人权、动物福利、社会影响、公平贸易等。由此可见,透明内容与社会意识和消费者消费需求及支付意愿密切相关。日本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内容涉及食品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使用、食品流通过程操作规范、第三方机构的检查认证结果等。我国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保障供应链安全透明打下了一定基础,通过追溯平台可了解产品名

15、称、包装形态、产品保质期、原产地、包装材料、厂商信息等,主要涉及食品本身安全特征,内容范围较窄。在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方面,各国政府都承担了重要角色。欧盟、美国等由于市场经济发达及政府作为范围的明确界定,主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标准体系及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罚为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日本通过完善与食品生产和流通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推动安全透明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充分发挥政策规划和政策扶持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在法律、标准制定及安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联系各国( 地区) 不同的制度背景,透过其差异化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历程,一些性的规律可总结如下:第一,食品供应

16、链安全透明建设具有路径依赖性,应与所在国( 地区) 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制度特征协调,采取差异化推进策略。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与其市场机制健全、法律标准完善、产业集聚度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先进、居民消费水平高等密切相关。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应依据具体国情创造条件,重点示范,稳步推进。第二,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应走公共治理道路,注意发挥食品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食品安全目标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舆论媒体多方合作、共治的规制体系,为食品企业建设安全透明食品供应链创制健康有利环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第三,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建设需要安全标准、信息技术、治理结构等保障条件的协同促进。建设安全透明食品供应链需有标准可遵循、有技术可利用、治理结构封闭紧凑,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应为实现以上保障条件而协同努力。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 5T 模型框架供应链是一种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由承担不同价值创造职能、相互联结的企业构成的范围更广的功能链结构模式。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