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827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初春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B .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C .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D .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2. (2分)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

2、,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A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B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C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3、。D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3. (2分)选出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A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 .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一点粉色。C .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D . 远处一个“红领巾”边走边唱着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4.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也密了;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A . B . C .

4、 D . 5. (2分)下列各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B . 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C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 .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6. (2分)下列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常言道,人性如同水下的冰山,平常时期,相安无事 , 其或真或善或美的本质无法看出或者无法进入公众视野。B . 不少读者认为,阜宁报“校园书香”专版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 . 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D . 警察和赞

5、美诗结尾别有用心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7. (2分)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我决定_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月亮出来了,冷冷地,我不禁打了个_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_ 地铺着。A . 委屈 寒颤 随意B . 委曲 冷颤 随便C . 委屈 寒颤 随便D . 委曲 冷颤 随意8. (2分)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A . 度 无奈 生长B . 拖 高兴 覆盖C . 熬 信服 铺D . 活 犹豫 滋生9. (2分)把下列句子组

6、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一组是(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严冬刚过,残雪犹存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 . B . C . D . 10. (2分)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简笔勾勒了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B . 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

7、”的比喻,绘出了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C . 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D . 全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11.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严冬刚过,残雪犹存为

8、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 . B . C . D . 12. (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短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如期而至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让我们柔软的心底顿生暖意,是什么使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入?为何他们能让神话大地潸然泪下?是因为他们 , 真诚得让人感动;因为他们 , 纯粹得让人感动;因为他们 , 执着得让人感动 ;因为他们 , 无私得让人感动。大爱而无疆 朴素而高贵 善良而坚强 信诺而重义A . B . C . D . 13. (2分)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9、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B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

10、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14. (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B . 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

11、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C . 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D . 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二、 按要求默写填空。 (共5题;共5分)15. (1分)自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_。”两句诗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景色。16. (1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左牵黄,右擎苍”几句词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的情怀。17. (1

12、分)_,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蜂)18. (1分)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19. (1分)天接云涛连晓雾,_。(李清照渔家傲)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共1题;共20分)20. (20分)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回答题。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

13、,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睿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4、(1)“我”在姨母面前说了句轻薄话,母亲责罚“我”时,为什么“气得坐着发抖”?(2)选文的开头说:“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请问:这与选文中哪句话照应?“严”与“慈”用在母亲身上是否矛盾,为什么?选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母亲是“慈母”?(3)选文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例谈谈你的母亲或父亲如何教育你的?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共1题;共6分)21. (6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_之情。(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