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735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尴尬(ji) 忧郁(y) 镇静(zhn) 困惑(hu)B . 叮咛(nng) 涉足(sh) 瞬息(sn) 幽寂(yu)C . 伫立(ch) 污染(w) 萋萋(q) 旅人(l)D . 足迹(j) 怀恋(lin) 诱人(yu) 延绵(mi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狼藉 嶙峋 一拍既合B . 酝酿 挑衅 脍炙人口C . 陨落 蓦地 通霄达旦D . 绮丽 娇健 再接再厉3.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

2、误的一项( ) A . 经历几起几落,国家想办法给优惠,扶持,这家国营企业终于妙手回春 , 恢复了生产。B . 各高校在硕、博招生时,对校内外学生要一视同仁 , 在录取时本校考生要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C . 溪水不停地往下流着,流过鳞次栉比的小店,流过幸福的少数民族人家,流过黄灿灿的油菜花地D . 面对农村“草根文化”的兴盛,一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 促进其快速发展。4. (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社区管委会向居民们发出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倡议。B . “五一”节期间,县委和政府举行了“最美家乡人”的颁奖仪式活动。C . 无论安倍政府如何狡辩,也不能歪

3、曲钓鱼岛属于中国人民的铁的事实。D . 当代中学生要努力实践并深入学习“八礼四仪”的条文,争做文明公民。5. (2分)填入下面语句横线上的内容,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阅读的经验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A . B . C . D . 6. (2分)(2015阜新)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人心齐,泰山移。

4、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A . 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B . 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C .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D . 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7.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富贵/不能淫B . 必先/苦其/心志C . 舜/发于/畎亩之中D . 曾益其/所不能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余独爱莲之_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城阙辅三秦,_。_ ,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

5、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_ , _。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 , _。_ , 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 (20分)七年级(1)班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 (2)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上联,请根据提示,修改下联,使其工整。上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下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3)假如在访问烈士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如何问? (4)请谈一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或者收获。 四、

6、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

7、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哂(sh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不暇顾:顾不上。野宿:在野外(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B . 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怀乡C . 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D . 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

8、. 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C . 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 . 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B .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法禁止百姓偷盗。C .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D .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茶可道,茶亦悠然红山飞雪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我们则习惯于饮

9、茶。在我看来,喝咖啡是一种享受,饮茶则是一种境界。西方人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们则崇尚内心自省,崇尚顺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属制造刀叉来吃饭,制造器皿来装食物。我们则善于利用。我们的祖先剖葫芦为瓢用来舀水,凿木为碗用以盛饭,劈竹为筷用来吃饭。西方人制造西药用来治病,我们的祖先则采摘大自然之百草为药用以疗伤。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们的茶叶则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华,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茶可以冲浊爽气,颐神养性。西方人喝咖啡也讲究气氛,但无法达到“道”的境界。我们饮茶则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道”。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于洒满阳光的室内。用一个精致的

10、玻璃杯冲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断地浮沉,翻腾。那原本细丝般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柔软、舒展,悬在空中,又不断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点一点地悬在空中,渐渐变软,展开,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渐渐变了颜色,原来纯净而无色的变为淡黄,仍是那么纯,无一点杂质。茶叶全都沉入杯底,水则澄澈在小小的杯中,与茶叶共同酝酿出一种宁静的优雅。杯口有袅袅的茶香飘散,氤氲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茶叶融于水的全过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与水的排斥与融合。然后,啜饮一口,那种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让饮茶的人有

11、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觉。不知是品茶还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许多喜欢风雅的人说“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说。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况味。就是将烹茶、饮茶艺术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赋予它以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使饮茶渐变为一种“道”,一种“茶道”。茶可道,就升华为一种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来自大自然,来自民间,用来解渴消暑,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可以置于一雅室,浅酌论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携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壶茶里看世界。茶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于唐代,盛

12、于宋、明两代,衰落于清代。还记得明代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那关于茶的描写吗?“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的作者说核舟所刻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个烧茶的童子,可见当时文人雅士们是多么的喜爱饮茶啊。于波涛骇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烧茶,还那么专心致志。这里面到底是“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呢?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将它升华为“道”,是因为它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却红尘因缘,却是难以了断茶的情缘。沏一杯香茗,对一盏青灯,手念一串佛珠。无论是面壁十年,还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风

13、轻云淡对高山流水,都会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种禅机。佛教是强调“禅茶一味”的,在从茶中体味苦味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在我看来,“莲”在佛教中有清静修为的隐喻,茶则是佛教出尘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一杯清茶在手,独坐于清风明月之中,人与茶都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饮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间也。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

14、。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我喜欢茶,喜欢它的大俗大雅。茶可以道,茶亦悠然。(摘自“散文网”)(有改动)(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茶可道,茶亦悠然”的含义。(2)文中开头为何要写“西方人喜爱喝咖啡”?(3)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表达的妙处。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应推崇饮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