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128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化学教、学案(自编).doc(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共3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作用。2、认识化学的作用,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3、了解碳酸氢铵的分解的原因,铁生锈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白色污染。4、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5、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6、通过各种生活的事例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培养为社会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实验的探究。三、教学过程:【情景设计】演示“空瓶生烟”、“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学生阅

2、读】了解中国有关化学的成就【讨论】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例子(体验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是分不开的)【问题】那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引入课题)【举例】1、如何选用煤气、燃气、液化气的灶具? 2、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3、假元宝的判别? 4、水能变成油吗? 5、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利弊? 5、吸烟的危害? (师生互动)【学生思考】课本P3“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实验室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讨论】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思考】那如何保存碳酸氢铵?夏天在播撒碳酸氢铵化肥时应该注意什么?【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

3、质”B.水与油可以互变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2、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水能变成油 B吸烟有利身体健康 C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D电石成金3、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泉水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作用。2、认识化学的作用,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3、通过各种生活的事例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培养为社

4、会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4、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5、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实验的探究。三、教学过程:【学生阅读】课本P5图片(谈谈你的感想)(引入新的课题)【举例1】水资源的短缺? (培养学生节水的意识)【举例2】钢铁的锈蚀?学生阅读课本P5“观察与思考” 学生解释此实验的现象?【举例3】塑料的使用?学生观看课本P6图片 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双重性? 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及防治?【举例4】学生阅读课本P6“观察与思考”,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 了解

5、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练习】 1、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地旅游。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如何将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下列建议或认识不合理的是( )A要求游客将垃圾分类处置B重点古建筑和自然景观要适当控制其接待游客量C提倡使用以电力或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D将收集的一次性发泡餐盒餐具倒入长江,以减轻当地污染2、“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据

6、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A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很小C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3、引水工程的顺利竣工,缓解了我市市内供水紧张的状况。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都会造成水体污染C我市濒临黄海、渤海,淡水资源丰富D水是“生命之源”4、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温

7、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主要是由于受到硫的氧化物污染所致;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引起的。5、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丝片生锈 B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C铁丝片消失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D铁丝片生锈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6、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焚烧废弃塑料 D回收废弃塑料7、苏州太湖以风景优美闻名遐迩,近年来太湖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8、,为了改善太湖水质,你认为不合适的措施是(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生活污水排入太湖 将生活垃圾倒入护城河内或就地焚烧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8、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车排放的废气 C化工厂的废气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9、目前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碾压、回收再利用的销毁方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10、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 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 D禁止鸣放鞭炮第三课时:一、教学目

9、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作用。2、认识化学的作用,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3、通过各种生活的事例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培养为社会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4、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5、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实验的探究。三、教学过程:【学生阅读】课本P7-9(师简单介绍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举例】1、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2、化学与材料的关系?(了解纳米材料) 3、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培养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总结】

10、学生总结化学的作用【巩固练习】1、被誉为21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A石英砂 B钛合金材料 C纳米材料 D半导体硅晶片2、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D小心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3、下列各项中由我国科学家最早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是( )A克隆多利绵羊 B结晶牛胰岛素 C青霉素的发现和合成 D导电塑料的研制4、下列未使用化学科学技术的是( )A.克隆多利绵羊 B.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 C.太阳能汽车 D.截断钢筋【教学反思】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课时:共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了解化

11、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学会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5、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二、教学重、难点: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会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三、教学过程:【情境设计】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10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用什么可以做瓷器的材料?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被石油污染的海面变得干净?(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阅读】课本P11“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师演示

12、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1、实验中有哪些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2、石蜡燃烧变成了什么? 3、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看到什么?能否点燃?【总结】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和区别。【巩固练习】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 C.动植物的腐败 D.山体滑坡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13、又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锅炉爆炸 C水的沸腾 D酒精挥发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铜抽成铜丝 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 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6、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只有状态改变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下列各组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铜棒抽成丝,泥沙静置后澄清 B.高粱酿酒,敞口放置的白酒气味变淡C.食物腐败,铁矿石粉碎 D.石蜡熔化,铁生锈8、下列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光合作用9、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钢铁生锈 B.冰雪熔化 C.光合作用 D.砂糖炭化10、不能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变化依据的是( )A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B将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固体向下滑动11、(08潍坊)乙醇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