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119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书分享(一)六(1)楚志红1. 也许你真的很忙,但是忙碌绝对不是忽略孩子的理由。 因为教育,乃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业。2. 在一个有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朗诵不仅仅是语文作业。 朗读伴随朗诵而发生的讨论和交流,其实也是一种温馨、高雅的亲情沟通。绝大多数孩子的朗读,在父母那里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应,这其实就是爱的表达。3. 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个人藏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物化和呈现。 读书,应成为教室里经常提起的话题。为孩子和家长荐书,是教师的责任。4. 谁买好书读,谁的课堂发言精彩,谁的日记出色,谁有突出进步谁就拥有新书的优先阅读权。 让读好书成为荣耀;有意制造对于好书的饥

2、饿感、向往心。努力使每个孩子与好书结缘是教师最深、最现实的心愿。5. 对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不是教师水平的高低,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 感觉可以培养,如果你理智相信而感不足,不妨和孩子一起诵起来。你不能假装水平高,但你可以假装热情高。这种假装其实是一种预支,紧接着,孩子呈现的状态会让你弄假成真。6. 日有所诵的原则就是面向普通,缓坡上升。 不必孩子格外费力,不要求老师格外高明。但它要求老师:面对母语和儿童,有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热爱。7. 教师要先做读书人。 一个不读书的老师,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非但没用,反而滋生了心浮气躁。登岸必弃舟起步阶段的花样也许是有的,但那是

3、不得已的过渡和手段。最朴素者最实用,最老实者最可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爱。 六(1)董文芳至于个别能力弱且不自觉的孩子,他们原来是连该背的课文也不能背下-这就需要教师布置的时候统一要求,检查的时候因人而异。【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晨诵读本我们就可以统一要求,但是在抽测时不依不挠。就如薛瑞萍在后面说的宽松的条件一样-班级诵读绝对与学校与组织的考核,检查乃至展示,表演脱钩。决定真正宽松的是学生,也是教师,首先是教师。】学习的事情,第一需要的就是老实。老实,或者沉静,也是对教师秉性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事情,一定不能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如果教师不先做读书人,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

4、。不但没用,反而滋长了师生的心浮气躁。假装阅读,假装推广还不如老老实实不阅读,不推广。【多读书,而是发自内心的阅读。】谁买好书读,谁的课堂发言精彩,谁的日记出色,谁有突出进步谁就拥有新书的优先阅读权-这也是本班的规矩。【这个方法好,可以借鉴使用!】对于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不是教师水平高不高,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这也是魏老师来校培训时告诉我们的。感觉真的很重要。薛瑞萍也提到如何培养自己有感觉:我们不能假装水平高,但你可以假装热情高。这种假装其实是一种预支。紧接着,孩子呈现的状态会让我们弄假成真。她所说的方法,我之前在引导孩子诵读时,采用过的方法,确实不错。说实话,我的朗诵水平也不高,但是

5、为了引导孩子们朗读,我就采用假装热情高,用我的热情感染孩子。】 薛瑞平班级日志之教六年级的日子读书笔记1、 牛奶是有营养的,然而该喝奶的的时候却不能让孩子嚼牛肉。2、 学习的事情,第一需要的就是老实。老实或者沉静,也是对教师秉性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事情,一定不能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阅读的事情,则要警惕娱乐化、游戏化、活动化。3、 朗读,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方法。4、 也许,你真的很忙,但是忙碌绝对不是忽略孩子的理由。因为教育,乃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5、 一个人的母语水准,往往决定了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感

6、情力所能达到的境界。6、 不求甚解的诵读,就是给足孩子耳鬓厮磨、缓浸慢润的时间。7、 无需范读,径直背诵而且是急诵,这是打通思维、融解隔膜、强烈震撼、整体摄受的好方法。8、 背诵,就是用最朴素的方式,直接有力地传送教师的热诚和期待,引动学生的热情和向往。9、 构成生命的不是事件,而是体验。10、 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11、 不要等到水平提高、感觉充沛才去行动。须知,童心比我们更少污染、孩子比我们更接近真理;请相信,当你发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孩子会以他们的蓬勃、清新、滋润。矫健反过来蓬勃你、清新你、滋润你、充沛你。12、 不要想太多,不必看太远,趁此

7、刻还有感觉,请抓住感觉,立即行动。13、 适宜的环境、谦虚的教师和科学的材料是教育方法的三个外部特征。14、 比学生更容易患病、更需要调心的,是教师。15、 信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信易行难。 苏伟娟2014.11.19薛瑞平的班级日志读书分享1、 认真而不偏执。很多时候,放过学生就是放过自己。(对于学生,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布置的时候统一要求,检查时就要因人而异,因为个别能力弱的,他们能够把最最基础的掌握就已很不错了。)2、 如果教师不先做读书人,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非但没有用,反而滋长了师生的心浮气躁。假装阅读,假装推广还不如老老实实不

8、阅读,不推广。(只有老师的成长,才有学生的成长。)3、 对于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是,不是教师水平高不高,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任何事物,只要专注于它,我们就是在创造它。(不要等到水平提高、感觉充沛才去行动。有自信的踏出第一步,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4、 对于无力改变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放弃抱怨,接纳事实。不要盯着不幸,无用的悲叹;而要换个角度,看到命运夺走的许多,慷慨赐予的许多并对这许多怀抱感恩。(盯着失去的,我们必会失去更多;感激已有的,你将拥有更多。)5、 班级是道场,教室是道场,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同修。(如今的孩子,小小年龄就承受着巨大的外在的压力,内心的冲突,他们需要知识,

9、需要德育,更需要调心。所有的坏人其实都是病人,作为老师,我们比学生更容易患病,更需要调心,所以感谢孩子。) 牛瑞敏 2014.11.23读古老的回声有感潜意识与意识闺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而这首诗的语言是那么微妙,“潜意识与意识”并存,这一点如果让我们从诗中去悟想必会有难度,但经过自我的学习,发现确实说的有道理。首先,“闺中少妇不知愁”的“不知”其实是她潜意识层次的心理活动状态,但在潜意识当中,作者暗示了她实际是“愁”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她“不知愁”,其实,这更是她潜意识心理表现。而后两句诗则是写她

10、愁绪上升到了明确的意识层次。其次,“春日凝装上翠楼”从表面看来是她“不知愁”的表现,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要求表现的结果。但在这时,这个少妇还仍然对自己内心的要求没有明确的意识,这种冲动还仅仅表现在它的不自觉的情绪冲动以及外部的行动中,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正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最后,“悔”字也正是现在的生活欲望对以往的理性束缚的反抗。而这整句诗所表达的则恰恰是现在的意识追求,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至此,潜意识转化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一个心理过程就这样完成了,全诗也戛然中止,留下了无穷的意味和令人品味的东西。本诗在结构上始终在若即若离的两条情感线索中的发展:1.它描

11、写了闺中少妇的初春的欢悦;2.它又表现了她的内心寂寞和清冷,而这种结构方式的心理根据便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总之,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已经刻画了她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这更为后两句的转化做了充分的铺垫。可以说作者写后两句诗是水到渠成的。 马丽贞 11月22日古老的回声之潜意识与意识赏析读后感大多数诗评家对王昌龄的闺怨采用直接法,即认为“闺中少妇”无忧无虑,“凝妆上翠楼”心情愉悦。但作者认为这样的直译,与后面的“悔教夫婿觅封侯”连接显得过于突兀。作者就从心理学的“潜意识”与“意识”对本诗做了分析。“有和无的界限并不像理性的语言中那么明确、绝对。说有还无,说无实有,既有且无,有无难分是诗歌有无观的核心。

12、”所以“闺中少妇不知愁”尽管说的是不知愁,其实却暗示少妇的愁绪,。如果少妇真的没有愁,还说什么“不知愁”,这里的“无”实际等于“有”。这是从潜意识层面分析的,“不知愁”是能感知的意识层面,这恰恰暗示潜意识层面的愁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忽”写出少妇这才看到春天嫩绿初绽美景,转而“悔”丈夫在外追求名利,也表现以往理性的追求,可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反抗名利的追求。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进而写出了少妇心中的寂寞和冷清。本诗短短四句,从“不知愁”的潜意识暗示少妇的愁绪,到意识到丈夫在外追逐名利,夫妻难聚,进而自我察觉自己的寂寞愁苦,心理变化的分析使之前的

13、“突兀感觉”不见了,也是我们理解前两句所刻画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更理解“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向丽 古老的回声之王昌龄 潜意识与意识闺怨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潜意识,心理学上只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闺中少妇不知愁”中“闺”,在封建时代,是少女、少妇幽居独处的处所,是将她们与异性隔离开来的禁闭室,是束缚他们本能冲动的牢狱。这个少妇自从丈夫外出求取功名,便独自一个人幽居深闺。“少妇”之“少”点明她尚在青春年少,有旺盛的青春活力。说白点,即使她尚在性本能旺盛的年龄阶段。“闺”与“少”的矛盾中,已暗示了这个“少妇

14、”身上存在着性压抑的寂寞和苦闷,但,作者说他“不知愁”只是她意识层次的心理活动状况,但在潜意识当中,作者暗示她实际是“愁”的。不然,怎会“ 悔教夫婿觅封侯。”呢?如此说来,“ 春日凝装上翠楼。”也有两层意思:意识中,是她受美好春光吸引而登楼观景,是她“不知愁”的表现,而从潜意识中,则恰恰是她“愁”的表现。平时独守空房、静待丈夫封侯归来,但,现在,竟然“凝装”离开闺房跑到“翠楼”上来了,此举非观景而来,而是出自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其根源生于内而非生于外。“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忽见”这嫩绿初绽的集中显现大自然生命活力的“杨柳色”,被压抑着的生活的欲望便升华到了意识的层次,“悔”正是现在的生活欲望对以往的理性束缚的反抗!而这句诗所表达的则恰恰是现在的意识追求,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至此,潜意识,转化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一个心理活动完成了,全诗也便戛然而止,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董爱 2014.1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