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1869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 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心肺复苏术的患者 80 例,根据乌司他丁的剂量将其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 例。高剂量组应用 100 万 U/d 剂量的乌司他丁,低剂量组应用 20 万 U/d 剂量的乌司他丁。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 ROSC(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 24h、48h、72h 的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DBH(-羟丁酸脱氢酶)、m-AST(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等心肌酶学指标及 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及 BUN(尿素氮)、Cr(肌

2、酐)等肾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PR-MODS(复苏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 28d 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 ROSC 后即刻的各项心肌酶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ROSC 后 24h、48h、72h 各项指标均先升高再下降,且高剂量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 0.05), ROSC after 24h, 48h, 72h indexes wer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indicators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

3、e in low dose group (P 0.05 0.05 0.05 0.05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稳定时给予鼻氧管吸氧)、亚低温治疗、抗感染、脱水降颅压、保肝、纠正离子紊乱、抑酸、营养支持等。高剂量组入住 ICU 当天给予乌司他丁 100 万 U 溶于 50 ml 生理盐水中,30min 内静脉泵入,每小时 1次,连用 5 次;第二日开始给予 20 万 U 溶于 20ml 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推注,每日 2 次,共六日。低剂量组入住 ICU 当天给予乌司他丁 20 万 U 溶于 20ml 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推注,每日 2 次,共七日。1.3 观察指标

4、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 ROSC 后即刻、24h、48h、72h 的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DBH( -羟丁酸脱氢酶)、m-AST(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等心肌酶学指标及 AST(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及 BUN(尿素氮)、 Cr(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发生率和 28d 存活率。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9.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或 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各时点心肌酶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

5、 ROSC 后即刻的 CK-MB、HDBH、m-AST 等心肌酶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 0.05);ROSC 后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变化曲线相似,均是在 24h、48h、48h上升至高峰再下降,且高剂量组 ROSC 后 24h、48h、72h 各时点的 CK-MB、HDBH 、m-AST 等心肌酶学指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 0.01 0.01 0.01HDBH(U/L) 高剂量组 385.628.4 416.223.2 464.325.3 352.118.7低剂量组 392.124.5 435.330.7 506.830.4 384.520.6F 值 1.096 3.139

6、6.796 7.365P 0.05 0.01 0.01 0.01m-AST(U/L) 高剂量组 46.77.2 49.27.3 51.26.6 20.53.8低剂量组 45.36.8 53.58.6 59.97.8 28.64.2F 值 0.894 2.411 5.386 9.045P 0.05 0.01 0.01 0.012.2 两组患者各时点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 ROSC 后即刻的 AST、ALT 等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ROSC 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曲线相似,均是在 24h 上升至高峰再下降,且高剂量组的 AST、ALT 水平在 ROSC 后 24h 、48

7、h 及 72h 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 0.01 0.01 0.01ALT(U/L ) 高剂量组 82.313.8 93.615.4 85.718.8 55.213.2低剂量组 81.211.5 110.221.4 93.422.2 82.416.7F 值 0.387 3.982 1.674 8.081P 0.05 0.01 0.05 0.012.3 两组患者各时点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 ROSC 后即刻的 BUN、Cr 等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5);ROSC 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变化曲线相似,均是在 24h 上升至高峰再下降,且高剂量组 Cr 水平在 ROSC 后

8、 24h 、48h 及 72h 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 0.05 0.05 0.01Cr(umol/L) 高剂量组 92.712.6 132.917.6 104.115.4 83.512.2低剂量组 88.812.2 142.516.4 124.616.1 98.713.5F 值 1.406 2.524 5.819 5.283P 0.05 0.01 0.01 0.012.4 两组患者 PR- MODS 发生率和 28d 存活率的比较机体在 CA 复苏成功 24h 后同时或连续出现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脏器功能不全(PR-MODS)。高剂量组治疗后 PR- MODS 发生率为 32.5

9、%(13/40),低剂量组治疗后 PR- MODS 发生率为 55.0%(22/40 ),高剂量组治疗后 PR- MODS 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x 2=4.114,P0.01)。高剂量组治疗后 28d 存活率为 65.0%(26/40),低剂量组治疗后28d 存活率为 42.5%(17/40),高剂量组治疗后 28d 存活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x 2=4.073,P0.01)。3 讨论心搏骤停可引起血液循环的突然中断,从而导致机体缺血缺氧。有研究显示 3,心搏骤停成人心肺复苏的概率为 47%左右,院内致死率高达 67%,出院率仅为 18%左右。心博骤停行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应

10、激反应,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组织器官低灌注,内环境发生紊乱,心肺复苏后机体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等促炎因子及自由基的大量释放,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导致机体出现弥散性损伤,从而发展为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进展为 PR-MODS,最终可造成 MOF(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4。但是,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高达 80%以上,并且其死亡率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器官数目呈正相关 5。迄今为止,对于 PR-MODS 的治疗尚未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有效防治 PR-MODS、保护脏器的正常功能对于提高行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至关重

11、要。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可对多种蛋白酶产生强烈的抑制效用,且可清除自由基、阻碍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抑炎因子的合成、防止溶酶体膜破裂,抑制细胞受损,可有效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6。因此,乌司他丁可有效保护危重患者脏器的正常功能已被应用于 PR-MODS 的治疗中 7。然而,目前对于乌司他丁在 PR-MODS 的治疗中的使用剂量尚未有统一定论,Yang 等7,认为 20 万 U 的乌司他丁具有抗 MODS 的临床效果。吴向东等 8,同样采用 20 万 U 的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取得了 47.4%的有效率。且显著降低了 MODS 的发生率。李敏 9,却报道称大剂量的乌司他丁对患者具有更好的保护效

12、果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变化。CK-MB、HDBH、m-AST 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对于心肌损伤程度具有敏感的指示效果。研究证实高剂量组患者 ROSC 后 24h、48h、72h 各时点的 CK-MB、HDBH 、 m-AST 等心肌酶学指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提示高剂量乌司他丁对 ROSC患者的心功能保护效果更优。同理通过 AST、ALT 等肝功能指标和 BUN、Cr 等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中发现高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具有更好的肝肾保护效果,且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安全可靠。高剂量组治疗后 PR- MODS 发生率更低、存活率更高,提示高剂量乌司他丁整体治疗效果更优。综上所述,高剂量乌司他丁可

13、有效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降低 PR-MODS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参考文献】1 Lin M H, Peng L N, Chen L K,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hospital inpatients in Taiwan: an 8-year nationwide surveyJ. Resuscitation, 2012, 83(3): 343-346.2 WANG C, HU L, HUANG G. Clinical study on 123 patients with CPR-MODSJ. Journal of Clin

14、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2, 24(6): 038.3 Mehta T, Soni R, Sheth K, et al. Influence of Epidemiological Risk Factors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J. Chest, 2014, 146(4_MeetingAbstracts): 122A-122A.4 于虎, 沈开金 , 敖其, 等. 急诊心肺复苏 4 年间变化趋势的单中心研究J. 中

15、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26(10): 734-736.5 Minei J P, Cuschieri J, Sperry J, et al. The Changing Pattern and Implications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After Blunt Injury With Hemorrhagic Shock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40(4): 1129.6 FANG Z, ZHOU C, ZHENG X. Clinical study on Xuebijing injection and

16、ulinastati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3, 4(4): 013.7 Yang Q, Liu X, Liu M, et al. Ulinastatin-mediated protection against zymosan-induce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in ratsJ. Biologicals, 2010, 38(5): 552-556.8 吴向东, 周峻峰, 万献尧. 乌司他丁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2(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