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8066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B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C .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D .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 .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

2、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C .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D .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深受观众青睐,是因为它们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拓宽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B . 2017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23日在扬州马拉松公园鸣枪起跑,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名选手和35名国际健将参加比赛。C .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扬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八严禁”规定

3、。D . 近日,美国波士顿市政广场,一辆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吸引了大批民众驻足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4. (7分)结合语境辨字形。 【任务一】辨别及填写汉字。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_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qin)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1)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英 B . 阴(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n_责(

4、3)【任务二】请修改下面广告牌上的错别字。 招骋如果您热爱服装且钟情于销售,那么欢迎您加入我们。导购月薪3500元以上/店长月薪6500元以上。以上职务虚位已待。_改为_;_改为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古诗文句默写。(1)关关雎鸠,_,(诗经 关雎)(2)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3)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4)竹篱茅舍,_。(白卜越调 天净沙 冬)(5)古诗中不乏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欧阳修在生查子 元夕中用“去年元夜时。_”描写元宵的热闹,晏殊在(破阵子)中用“_,梨花落后清明”描写春天的来临。(6)阅读古诗文能启迪人生。(论语)十二章中的

5、“_,_”启迪我们正确看待富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启迪我们乐观面对挫折。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4分)6.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_。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_,父亲却要我_,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_的不合理。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6、,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的经历。(2)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B . “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C . “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D . “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

7、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累嚣嚣;人不知,亦翼。”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8、注】宋勾践,人名。游:游说各国君主。语:告诉。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斯:副词,相当于“则”。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泽:思泽,思惠。(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安居而天下熄_必敬必戒_泽加于民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甲乙两文段中都提到“道”,请结合文段,说说孟子理想中的“道”的内涵。 (4)孟子长于说理。请根据甲乙两文段,举例说明孟子说理的方法。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9. (20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涉及碳

9、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

10、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为低碳生活,后者为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

11、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

12、时碳排放量较少”一句中划线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除了文中所述的低碳生活方式,你还能再支三个“低碳生活”的高招吗?10.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孤独的老乡夏阳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

13、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

14、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