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80361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轮限时35分钟 第四章 种群和群 必修3一、选择题1.(xx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答案:B2.(xx安徽高考)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

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据图可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当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种内斗争加剧,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答案:C3.(xx广东高考)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

3、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营养条件变化,pH值和温度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答案:D4.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解析:每个池塘中都只养了一种鱼,分别构成一个种群。答案:D5.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B表现为稳定型,种群C表现为增

4、长型B.适度的人为干扰对各龄级黄杉的生长都有利C.种群A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增加解析: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种群A中低龄级数量较多。答案:D6.(xx连云港检测)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

5、地点的同种生物一群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明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答案:B7.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解析:两种生物存在共同的食物来源,所以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由于以c为食的个体存在激烈的生存斗争,所以死亡率较高,在生存压力作用下逐渐减少

6、。两种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食性逐渐向a、b分化,最后生物间的竞争逐渐减小,从而能够共同存在。答案:C8.(xx淄博摸底)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曲线不能提供食物短缺能降低蝌蚪存活率的信息;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应该成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答案:D9.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

7、森林群落类型。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繁殖体人类活动气候变化A. B.C. D.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云杉林的复生过程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群落中的种子和繁殖体,以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此过程。答案:D10.(xx泉州质检)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双选)()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水体中,

8、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解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鱼鳞藻的数量最早开始减少,说明其适应性最弱;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的数量最多,有利于 鱼的生长,能量更多地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脆杆藻在高富营养化水体中数量开始减少,不能控制微囊藻的数量。答案:CD11.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双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

9、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答案:BC12.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大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B装置常用于体型较小生物的采集;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

10、、趋湿的习性采集。答案:BC二、非选择题1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马缨丹是一种有毒观赏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为了达到观赏的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于是人们又从外地引进了几种爱吃马缨丹的昆虫,不久使马缨丹的数量下降。(1)马缨丹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若不采取措施,自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2)在原产地马缨丹是否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原因是。(3)马缨丹被引种到夏威夷初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原因是。(4)请你根据此材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解析: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清除的困难较大,主要是新的环境缺乏外来物种的

11、天敌。因此,除了使用人工控制的办法外,长久的办法可以考虑引入合适的天敌来控制。答案:(1)经过长期的群落演替,建立新的生态平衡(2)不会在原产地经过自然选择,马缨丹与其他植物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3)J环境适宜,没有天敌(4)答案具有开放性。例如:人类应慎重引进新物种;引入马缨丹的同时,科学引入它的天敌等14.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地点A地点B地点C非生物因素地点A地点B地点C草359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58距地面1.5米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542土壤湿度(%)4835

12、15松树020土壤的有机物(%)6.53.8205落叶树2050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理由是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

13、草本植物会;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田鼠的数量会。解析:(1)该调查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A点;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间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对应于图C)。(2)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因这些动物大多身体微小,难以标记,且活动范围较小。(3)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应属次生演替。(4)表中数据显示地点C中土壤深度较浅,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生长;另外,该地的土壤湿度,土壤氨量比较低,故该处缺乏落叶树。(5)若鼠量增加,则草本植物会减少,若田鼠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食时将可导致草本植物再生恢复能力遭破坏,最终会殃及鼠类自身致使其数量减少。答案:(1)AC(2)标志重捕法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难以标记,且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很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3)次生演替(4)土壤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的生长;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或土壤氨的含量低,缺少养分供树木生长)(5)减少继续减少,甚至消亡无法再生 随之减少15.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