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80092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北京版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 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 3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 二、检查预习:1、我会读:侮辱、鼓瑟、上大夫、击缶、理屈、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直气壮、同心协力、

2、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个别读、齐读)(幻灯片展示)2、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3、课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三、学习提示: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幻灯片)自学提示:(幻灯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划出的相关词句。3、小组内讨论交流,补充完善。四、班内交流: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一)引导学生读议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自由读课文11

3、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 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幻灯片)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一: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蔺相如理直

4、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预设二: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师:秦王愿意别人说他没诚意、不讲信用吗?用这样的方式和秦王说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5、板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设计意图:此两处的略处理,在于都是第一个故事,且语言描写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即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句式。)师: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强化训练重

6、点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2.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借助图片提示,确定此段的重点内容。(第三自然段)(二)学习“渑池之会”学生默第13段: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蔺相如( )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填上四字词语)师:你发现作者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赵国的(设计意图:再抓假设句,体会蔺相如的勇敢、爱国、智慧,然后重点突出“拼”字的教学,感受作者

7、在用词上的准确生动。)师: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第8段)4.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续学习第三个故事。(三)学习“负荆请罪”读议第1618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1.指导朗读好廉颇的话(不服气)2.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贯穿全段的思考题。3.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教师适时点拨:“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

8、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对比,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教师板书:“顾全大局”“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对比,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4.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5.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等教师提示后,学生齐读“我所以利益”。6.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节。(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师点拨: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

9、”,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他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看成是罪过? 想象二人见面时的情景(语言、动作、神态)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学生看图,教师小结学生齐读“负荆请罪”一节。教师提问:1.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和廉颇哪些高尚品质。2.这些品质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板书:言行品质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此两处的略处理,在于都是第一个故事,且语言描写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即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句式。)3、廉颇与蔺相如两个人为什么会和好?(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四)、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五、拓展延伸:1、由课文中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你能想到哪些名言警句?(爱国、顾全大局、知错就改)(幻灯片展示)2、学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呢?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六、布置作业。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板书设计: 18 将相和 为了赵国人物语言:蔺相如(爱国) 廉 颇刻画内心 撞 拼 避 负荆请罪体现个性不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