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7955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33分)1. (1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众所周知,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它的帮助下,我们总能在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历经勤奋努力、刻苦拼搏的人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韩愈不忘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正是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关键渠道。(1)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8分)根据课文默写。 (1)不愤不启,_。(论

2、语八则) (2)纤纤擢素手,_。(古诗十九首) (3)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 (5)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7)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 3. (10分)2018年4月2日是安徒生的213周年诞辰,班级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着。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41分)4.

3、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

4、模样,跟着也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1)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的冲突,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写这一段?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冲虽然落难,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B . 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这重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C . 为了有机会让林冲向读者交代如何由禁军教头变成了囚犯。D . 表明此时的林冲,仍然有逆来顺受、苟安于现状的软弱思想。(2)在段中划横线

5、的句子“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李小二出于热情,却观察到这二人鬼鬼祟祟,因此格外注意,唯恐他们捣乱。B . 这一情景是对节选文字开头一段介绍内容的一个呼应,表明正是李小二的知恩图报,才有林冲在分析草料场失火的前因后果时更加深刻的被逼认识。C . 这一语言,能够体现出李小二对恩人林冲的关心,因为他从客人鬼祟的行为和东京口音的客观事实中马上联想到了林冲的处境。D . 这句话暗示林冲的生活在经历了发配之后的短暂平静后,将出现一些波澜。(3)在段中,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_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看,这样写可以_、_。(4)对文段的

6、有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 文中用“闪”字,来描写这个人动作敏捷。B . 文中写来人用“闪”字,说明来者不善,行为鬼祟。C . 文中的三个“将”字含义并不相同。D . 文中的短语“军官打扮”,其结构是偏正。5. (7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B . 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C . 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D . 尾

7、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夫君子之行 _遂成枯落 _(2)翻译下列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7. (8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学术人尤其需

8、要自律意识罗志敏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9、: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

10、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

11、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1)文章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_的现象,提出

12、了_的观点。(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B . 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C . 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D . 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3)从论证的角度看,第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_,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_。(4)文中第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

13、么?答:_(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答:_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要求: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33分)1-1、1-2、1-3、2-1、2-2、2-3、2-4、2-5、2-6、2-7、3-1、3-2、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41分)4-1、4-2、4-3、4-4、5-1、5-2、6-1、6-2、6-3、6-4、7-1、7-2、7-3、7-4、7-5、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