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79384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30分)1.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诗意的生活,你让我如此美丽!是你,让我摆脱了枯zo_,给我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是你,让我以轻松自在的心态zhng_服了一座座知识“大山”学会诗意地生活,暂时远xun_闹的世界,冲上一杯绿茶,看着茶叶在热水中上下翻腾,舒展开蜷缩的身子,清呷一口,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y_2. (15分)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1)树树皆秋色,_。 (2)乱花渐欲迷人眼,_。 (3)_,志在千里。 (4)_,松柏有本性。 (5)柴门何萧

2、条,_。 (6)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 (8)使至塞上中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 (9)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10)三峡中_,_写尽了深秋的清寒之美。 3. (6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怒而飞 怒:_志怪者也 志: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 扶摇:_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亦若是则已矣 是:_4. (5分)仿照下面的警句,自选事物,写一个句子。示例:气球太容易爆裂,因为有人吹你。要求:句式不必完全相同,但必

3、须借物喻人或托物抒怀,给人以启迪。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9分)5. (5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散文集_,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作家_创作的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片段,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

4、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部分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一文。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却不高兴,原因是_。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_。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济南的冬天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

5、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3)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5)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20分)阅读林语堂的论读书(节选),回答问题。论读书(节选)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须知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学府中亦颇多此种人。然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官僚商贾则无妨,读书人是不合理的,所

6、谓面目可憎,不可作面孔不漂亮解,因为并非不能奉承人家,排出笑脸,所以“可憎”;胁肩谄笑,面孔漂亮,便是“可爱”。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脸,尽可于跑狗场,跳舞场,及政府衙门中求之。有漂亮面孔,说漂亮话的政客,未必便面目不可憎。读书与面目没有关系,因为书籍并不是雪花膏,读了便会增加你的容辉。所以面目可憎不可憎,在你如何看法。有人看美人专看脸蛋,凡有鹅脸柳眉皓齿朱唇都叫做美人。但是识趣的人若李笠翁看美人专看风韵,李笠翁所谓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态等于三四分。有人面目平常,然而谈起话来,使你觉得可爱;也有满脸脂粉的摩登伽,洋囡囡,做花瓶,做客厅装饰甚好,但一与交谈,风韵全无,便觉得索然无味

7、。黄山谷所谓面目可憎不可憎,亦只是指读书人之议论风采说法。若浮生六记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男子也是如是看法。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条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简直可认为可爱。亦有漂亮政客说话虽然漂亮,听了却令人作呕三日。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的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那是因为读不合味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

8、。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1)结合文章,说一说文中所举黄山谷所说的“面目可憎”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为论述“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这一道理,都举了哪些例子? (3)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方法”这一观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正面摆出观点,第二句引用黄山谷的话从反面说明观点。在文中还有类似的用句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用句有什么好处? 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9、,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9.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10、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过合浦苏轼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注释】海康、合浦、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为地名。乘疍

11、(dn):乘坐疍舟。并(bng)海:依海,沿着海路。书、易、论语:即苏轼撰写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三书。(1)文言字词解释。 欣然起行_念无与为乐者_余自海康适合浦_碇宿大海中_(2)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 (5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150字左右。11. (5分)根据要求作文。 退一步,有一步恬淡的心境;进一步,有一步绮丽的风景。乍看庭外,一树桃花粉嫩明媚,走近了才知道,芳菲中还摇曳着玲珑的花蕊;漫步山间,一线清溪缓缓流淌,走近了才知道,潺潺的清流下掩藏着细小的卵石请以“走近才知道”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7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出现,经查实,酌情扣分。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30分)1-1、2-1、2-2、2-3、2-4、2-5、2-6、2-7、2-8、2-9、2-10、3-1、4-1、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9分)5-1、5-2、6-1、6-2、6-3、6-4、6-5、7-1、7-2、7-3、7-4、8-1、8-2、9-1、9-2、9-3、9-4、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