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3178891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美学第三部分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 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012年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1 形式美 n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 色彩 形状 线条 声音等 及其组合规律 如整齐一律 节奏与韵律等 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n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色彩 形状 线条 声音等 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 或称构成规律 形式美法则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1 形式美 n一 1 色彩 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 而呈现出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 色彩既有色相 明度 纯度属性 又有色性差异 色

2、彩对人的生理 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 具有情感属 性 形成色彩美 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 活泼热情 兴奋振作 蓝色显得宁谧 沉重 悒郁 悲哀 绿色显得 冷静 平稳 清爽 白色显得纯净 洁白 素雅 哀怨 黄色显得明亮 欢乐等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1 形式美 n一 2 形状和线条 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 也都具有 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 如直线具有力量 稳定 生气 坚硬的意味 曲线具有柔 和 流畅 轻婉 优美的意味 折线具有柔和 突然 转 折的意味 正方形具有公正 大方 固执 刚劲等意味 三角形具有 安定 平稳等意味 倒三角具有倾危 动荡 不安等意味 圆形具有柔和 完满 封闭等

3、意味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1 形式美 n一 3 声音 声音本是物体运动产生的音响 其物理属性是振动 它的 高低 强弱 快慢等有规律的变化 也可以显示某种意味 如高音激昂高亢 低音凝重深沉 强音振奋进取 轻音柔 和亲切等 n把色彩 线条 形体 声音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组合起来 就形成色彩美 线条美 形体美 声音美等形式美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1 形式美 n二 形式美法则 齐一与参差 对称与均衡 比例与尺度 黄金分 割律 主从与重点 过渡与照应 稳定与轻巧 节奏与韵律 渗透与层次 质感与肌理 调和与 对比 多样与统一等 n研究 探索形式美的法则 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 美的敏感 指导人们更好地去

4、创造美的事物 掌 握形式美的法则 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 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 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 容高度统一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n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 在人们心理 上 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 存在着某种规律 建 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 n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 门 窗 台基 屋顶等组成的 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 大小 色彩和质感 而形状 及其大小 又可抽 象为点 线 面 体 及其度量 建筑形式美 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 线 面 体以及色彩和质 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n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对立统一 多样统一 有机统一

5、 变化体现了各种事物的千差万别 统一则体现了 各种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变化统一反映了客 观事物本身的特点 即对立统一规律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n建筑形式美的法则 1 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 一 2 主从与重点 3 对比与微差 4 均衡与稳定 5 节奏与韵律 6 比例与尺度 7 重复和再现 8 渗透和层次 9 空间序列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1 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 正方形 正三角形这 样一些简单 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 性 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 因而可以引起人们 的美感 现代建筑师勒 柯布西耶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 形状是美的体形 因

6、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1 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 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 几何关系 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 度是相等的 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 倍 正方形 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 相邻的边互相垂直 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 三个角相等 顶端处 于对边的中线上 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 肯定 的几何关系 就可以避免任意性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1 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 古代许多优秀 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 体形组合 乃至细 部处理 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 图的依据 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

7、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1 以简单几何形 状求统一 图1是罗马万神庙 的圆形平面 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 的方形平面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2 主从与重点 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 例如植物的干和枝 花和叶 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 都呈现出一 种主和从的差异 这就启示人们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 各 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 它们存在着 主和从 重点和一般 核心和外围的差异 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 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 理 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 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 合 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 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2 主从与重点 在一些采

8、用对称构图 的古典建筑中 对此 作了明确的处理 如图2是A 帕拉第奥 设计的圆厅别墅 上 为透视图 下为平面 图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2 主从与重点 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 反对盲目 追求对称 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 虽 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 但还是力 求突出重点 区分主从 以求得整体的统一 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 趣味中心 一词 指的就 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2 主从与重点 如图3美国亚特兰大 桃树中心广场旅馆 中庭 上为透视图 下为平面图 一个整体如果没有 比较引人注目的焦 点 重点或核心 会使人感到平淡

9、 松散 从而失掉统 一性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 对比是显著的差异 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就形式美而言 两者都不 可少 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 微差则借 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 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 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 只有把这两者巧妙 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 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 不同 形状 不同方向 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方

10、面体现最为显著 两个毗邻空间 大小悬殊 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 会因相互 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 大的效果 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 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 以欲扬先抑的手 法突出 衬托主要空间 图4大小高低的对比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不同度量之间 的对比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在建筑构图中 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 立方体 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 利用圆同 方之间 穹窿同方体之间 较奇特形状同一般 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 可以

11、获得变化多 样的效果 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 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 图5 不同形状的微差 不来梅的高层公寓平面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不同形状之间 的对比和微差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 即使同是矩形 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 生不同的方向性 有横向展开的 有纵向展开 的 也有竖向展开的 交错穿插地利用纵 横 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 往往可以收 到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 曲线则显示出 柔和活泼 巧妙地运用

12、这两种线型 通过刚柔 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 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 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 图6 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 可利 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直和曲的对比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 洞 窗 廊同坚实的墙 垛 柱之间的虚 实对比将有助于 创造出既统一和 谐又富有变化的 建筑形象 图7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色彩 质感的对比和微差 色彩的

13、对比和调和 质感的粗细和纹理变化对 于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也都起着重要作用 图8a色彩 质感的对比和微差用石墙 木廊柱 和瓦屋顶等不同质感材料作建筑构件所形成的 对比和微差 b建筑立面用丰富的彩色图案表现色 彩的对比和微差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3 对比与微差 色彩 质感的对比 和微差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 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才有稳定的感觉 如下大 上小的山 左右对称的人等 人眼习惯于均衡 的组合 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 均衡而稳定的 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 而且在感觉上也是 舒服的 第三部分建

14、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对称均衡 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 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 格的制约关系 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 一性 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 都是因为采用了对 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宫殿 佛寺 陵墓等建筑 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 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 在西方 特别是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 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 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 图9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对称均衡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不对称均衡 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 对称形式往往不能

15、 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 现代建筑师常 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 这种形式构图 因为没 有严格的约束 适应性强 显得生动活泼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应用已很普遍 图10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不对称均衡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动态均衡 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 持均衡的 故称静态均衡 而旋转的陀螺 展翅的飞鸟 奔跑的走兽 所保持的均衡 则属于动态均衡 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促使建筑师去探 索新的均衡形式 动态均衡 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 图11

16、螺旋体形 或采用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 将动态均衡形式引 进建筑构图领域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动态均衡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稳定 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 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 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 那 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 下重上轻 下 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律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 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 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 图12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4 均衡与稳定 稳定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式美 5 节奏与韵律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 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 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 这种美 通常称为韵律美 例如投石入水 激起一圈圈的波 纹 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 蜘蛛结的网 某些 动物 包括昆虫 身上的斑纹 树叶的脉络也是富 有韵律的图案 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 可以创造出富有韵律变化 和节奏感的图案 韵律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 普遍 第三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 2 建筑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