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75186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沪教版第三册).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案【教学目标】 1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验作者贾平凹苦难中的读书经历,体会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三者之间的关系;2从课文关键句中归纳出作者的读书之道;3借助本文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追求,热爱读书,精神立人;4. 通过本文具体体会贾平凹散文的特色5课外结合其他贾平凹的作品,进一步走进作家的经历、性格、人品乃至其创作风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读书的方法,领悟读书的真谛与境界。难点:1.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验作者贾平凹苦难中的读书经历,体会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三者之间的关系。2.通过本文具体体会贾平凹散文的特色【教学设想】课

2、前自主活动 ,课间有独立思考、有小组讨论、有佳句朗读品味。【教学准备】读贾平凹的祭父、初中毕业后、哭婶娘、月迹、商州初录等散文作品,检索作家作品,制作以贾平凹为专题的课件; 了解周围他人的读书故事或体会【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学生展示近期阅读贾平凹作品的感受以及对贾平凹本人的了解情况(ppt展示)有这样一位作家,台湾作家三毛得其书后,研读数十遍而衷心感佩。他就是出书百余部,屡获大奖的知名作家贾平凹。他在农村长大,历经苦难,在小妹十八生日的当天他曾写了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散文劝小妹珍惜光阴,好好读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借此来认识他,走近他。、阅读本

3、文的过程中与作者的对话十分重要,了解贾平凹的经历、人品、个性和人格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可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筛选信息的能力。、制作ppt的过程又是学生对作家作品加深了解的过程。解题、“书、示”两个字的意思、信是在小妹生日这一天写的,十八岁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成大人了)。、 以前小妹生日哥哥都作了些什么?(结合最后一段)请学生理解课题通过对题目的咬文嚼字,训练语感,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箭双雕。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辛酸又温馨的回忆与读书的关系、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羞于在人前走动也便爬在我身上哭。、我激动地抱住你,说:“我小妹也爱读书啊!”、咬出了一个红

4、牙印儿。、“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这里的课堂内容应该是自动生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体验情感的方法,但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提问:阅读本文,你最感动的什么?(动情之处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处教师可以点拨启示,帮助品味。要注意抓住语言理解情感,如作者说“在自卑时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或第一段中的两句话“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 。引导学生感知回忆中兄妹感情、苦难经历与读书的关系)、文章并非无情物,阅读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希望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强烈的阅读感受,甚至是没有感受,这些应该都在教学的预

5、料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启发点拨补充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使学生心灵的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从课文关键句中归纳出作者的读书之道。掌握读书的方法,领悟读书的真谛与境界。、“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阿。”、书之友不可一日不教。、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读书方法(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物,都应该予以肯定。如有学生对贾平凹人品和文品提出质疑,可以让学生争论)讨论:贾平凹作为兄长对妹妹的读书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精彩片段让学

6、生齐读)、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化情为理。让学生在品味咀嚼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作者关于读书的箴言,感受作者的人生境界。、经典语句反复朗读,铭记于心,受用终生。借助本文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追求,热爱读书,精神立人;学生结合周围他人的读书体会和自身读书经历编写读书格言;可针对第一自然段关于读书的内容编写格言;(小组讨论交流,阐释内涵,然后选择好的格言全班交流。)让学生交流读书格言(课前应提前布置)周围人的经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有强劲的生长点,很有可能在课堂中发光出彩。、在编写格言中促进学生思考人生与读书的关系,提升读书的境界。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1.含蓄蕴藉2.首

7、尾呼应,中心突出;3.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教师提示本文的三个语言特色请学生从文中去体会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通过鉴赏,让学生感受贾平凹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发扬,也能看出读书对人的作用与影响。布置作业1.从文中选一句自己最有感触的话,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段话。2.以本文为契机,多多读书,为“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作准备。教师讲述作业设置的目的说和写并非一会事,用笔记录下感受或许比课堂发言时的滔滔不绝更周密、更深刻。【补充资料(一)】1.关于课题: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本文指“劝勉”、

8、“指导”。文章除了劝小妹读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在告诉小妹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方法。对于读书方法进行了指导。意思是作者以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劝勉妹妹读书。2.关于“感受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辛酸又温馨的回忆与读书的关系”环节文章前四段叙述了幼时读书的经历,抒写了昔日读书的快乐和因困顿而“无书”的辛酸 。作用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兄妹两人相濡以沫的亲情,理解本文是作家贾平凹怀着真挚的亲情劝勉并指导其小妹读书的散文。同时,经历也唤起小妹温馨的回忆,知道读书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为下文张本。兄妹情深体现在妹妹对哥哥爱书嗜好的了解,哥哥对妹妹爱书的自豪。艰苦生活中书籍是兄妹俩最好的精神伙伴和食粮。3. 关

9、于读书之道“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阿。”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所走的路,读书不是求官、求财、求色,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不使自己浅薄。这两句讲了的读书的价值:能使人贫困位低却志向不贱,能有益于社会。书之友不可一日不教。书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可是并不是什么朋友都可以抛弃,有些朋友,本身就是一本最值得阅读的书,是要一辈子珍惜的。)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有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意思是年轻时,无牵无挂,精力充沛,正好读书,然而谁愿好好读书,老来子

10、孙绕膝,记忆减退,尽管知道读书的好处,怎好读书?这是作为大家的贾平凹在小妹十八生日时,劝勉小妹应好好读,好好思。其实我们也应如此。读书方法读书要拨广博:“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要注重精读,还要有层次性:“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

11、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阿。4.关于本文的艺术特色了解这封家书的语言特点 写家书人们一般容易直抒胸臆,想到哪写到哪,往往留于直白。而贾平凹的这封家书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回避了一般书信写作中的上述局限,而且有意识地动用了诸多艺术手段。作者对小妹的感情浓郁而炽热,但并未直白浅显地宣泄出来,而是将一腔热情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来。贾平凹的这封书信开头开始写自己小时候没有书读,引出小妹说的一句话“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表扬小妹,然后写家境贫苦,提到“你也立志

12、写作,哥很高兴”,让小妹树立信心;接着谈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使小妹看到自己年青的优势;再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最后才借批邻人送钱之见表明送书不忘本之理。这样,将一腔热情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寓教诲于之中,无论是小妹还是其他年青读者都易于接受。全文紧扣“读书”,先写少年时读书的不易,再写中年时读书的甘苦,继而写读书的方法,最后才写“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这样,既首尾呼应,又中心突出;此外,作品中既有形象生动的生活细节的勾勒,亦有理性层面的深入浅出,较好地将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读者不仅有感性的把握,而且有理性的领悟。【补充资料(二)】1.贾平凹写人散文选朋

13、友编后 罗玉平想编一部名家散文已有些年。追索起来,实非偶然。艺术鉴赏中的偏嗜固多,但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则在鉴赏客体本身。-也许正是因为不少文学名家散文较为丰厚的文化蕴涵,以及字里行间时时显露出的睿智的思考,使我多年来对之情有独钟。编出好书可让读者在风晨雨夕,展卷在手,可广见识,可悦情怡性,别有其乐,与编那些寻常文字其趣自不可同日而语。前不久所编贾平凹写人散文选朋友即是一例。 贾平凹是知名作家,出书百余部,屡获大奖。个人成就不仅于文,其书法绘画亦造诣很深,传媒多有评述。虽不少人也是对他文章之精髓知之甚少见其皮表,真正得其书后,研读数十遍而衷心感佩如台湾三毛者并不多。但平凹作品既超然高深,又通俗平易

14、,故深得各类人士喜爱。贾平凹写人散文朋友(重庆出版社出版)虽是他众多作品之一端,但所选240余篇文章,集中了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各个时期的写人之作,其质不言而喻。其中:祭父、喝酒、哭婶娘、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我不是个好儿子、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等写亲人的文章和(我的乡村生活)序、小记晓雷先生、(秦腔)后记等不少是新近之作,不论篇幅长至数千,还是短为几百,作者对待生活及友情的思考和认识,内涵深厚,思想深邃,形象鲜活而鲜明,均表现出了作家感情深挚之特质。他之所写,或记乡情、说友人,或言书画、论作者、谈秦腔,大都是地道的中国文化。信笔所至,见解精当。文中对亲情、友情、世情的感叹,以清逸之语道出,

15、不枯燥,不卖弄,一腔真情实感,读来别是一番震憾与感悟。他的学养档次已到那般高度,又能由博返约,常常点到即止,如上帝的微笑、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读张爱玲等。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从他对于书法艺术真知灼见的释画、李杰民的书法等文章中,得到意外的收益。从小生活在陕西农村的贾平凹,自有他带着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他在艺术上也走着他自己的独特道路。贾平凹熟悉具有地方特点的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他吸收了秦地的厚重的文化,他的作品除了写实之外,内容和手法都奇幻诡异。但不论是写实的,或是倾向于浪漫的作品都体现出贾平凹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有着自己丰富经历的作家,他对农村、农民及普通老百姓的经历和命运的关注,对下层人民有纯朴的真挚的感情,他对于淳厚的民风,表现出倾慕和赞美,以及对原始的爱情和自由的歌颂,体现了他现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特点,以及语言的民族特性风格。生活对每一个作家都是基础,都是创作的源泉,都是不可或缺的,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