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169382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设计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6363号),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聚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抓手,着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

2、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科学配置,资源共享。在组团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合理配置、优化布局,突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全市数据、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多元化管理机制,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活力。外引内联,提质增效。引进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在中山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与产业结合,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协同发展,开放融合。坚持

3、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国际视野谋划发展,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对外开放、交流合作,以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链条完整、功能互补、质量较高、支撑有力,具有中山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以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水平大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 家。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公共服务等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建设2-3个科技服务集聚区,培育200家以上科技服务机构,建成5个国家级、10个省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

4、服务平台。形成有中山特色的省级以上实验室体系,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分支机构)达到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含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 个。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设立内设研发机构,或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加快提高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30%,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继续加强“1+4”市校研究院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武汉大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6个重大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平台设备购置、人员配置、团队引进等工作,促进平台尽快实

5、现企业服务功能。支持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升格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具备较好创新基础的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对获批建设的市级工程实验室,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对获批建设的国家和广东省工程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积极落实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照明电器附件省质检站、游乐设施及游戏游艺机省质检站,确保如期验收。积极申报筹建智能厨卫生活电器省质检站、特种设备“安

6、全、节能、环保”三合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速建设全省一流高职院校。在创新团队、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对两所职业技术学院有所倾斜,进一步加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学科布局,选择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最终推动职业技术学院向工业大学转变。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对标电子科技大学本校学科建设标准,加大对中山分校的投入,推动电子科大将中山分校提升为中山校区。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加快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代

7、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英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等落地建设。(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进厦门科易网,通过在线技术交易价格评估,解决技术定价难问题,助推科技项目落地转化。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将申报科学技术奖励的科技成果、通过验收结题的重大科技项目、向社会征集的科技成果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四所高校与中山产业有关的科技成果纳入数据库,全面掌握我市科技成果情况,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科技成果信息,向社会推荐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促进其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中航联创中山中心建设,争取早日取得效益。推动健康基地加

8、快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建设国科大创新中心(中山),加快中科院、中科院大学的科技成果在中山转化。通过广东省科学院技术转移专项经费,继续支持省科学院中山分院与其他院所开展产业化项目合作。5引导发展各类公共服务载体。大力推进市、镇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鼓励重点行业建立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中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建科技服务集聚基地,重点引进港澳台及国内外、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信誉的科技服务组织。做大做强中山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和广东出口灯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计量标准服务机构,

9、推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建设众创金融街,推进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发挥其“支持政府、服务金融、惠及企业”的作用。以翠亨新区和火炬开发区为重点,创建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点。支持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全国首个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融易孵,通过“孵化+加速+投资+互联网”的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链条孵化服务。充分发挥三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快知识产权创业、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发展。6大力发展新型创新服务平台。依托中山美居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打造新型公共服务平

10、台集聚区,对进驻平台企业给予相应扶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牵头建设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园、创业基地、创业学院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场所、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发、人才推荐、项目论证等服务。支持专业镇、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提升入孵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空间等创新主体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科研众包等“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培育建设一批符合企业创新需求的科研众包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三)建设实验室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7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实验室。以服务中山重大产业发展为目标,依托我市特色和优

11、势创新单元,整合各方优势科技资源,在光电、先进高端材料、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引导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国家实验室和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力争在具有我市特色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抢占科技制高点。 8力争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和引导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对接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及民生热点,重点在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增材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建设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对国家焙烤食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启动提质培优。9努力建设

12、一批省重点实验室。调动和发挥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市政府、依托单位联合共建。积极争取与省联合试点建设一批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通过食品、药品、化妆品检测能力建设,力争把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成省重点实验室。 (四)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实施更有竞争力的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的资助标准,从最高10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0万元,对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的资助配套比例提高到1:1。大力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的领军人才,在中央或省财政资助基础上给予1:1比例的配套资助。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

13、持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就地吸引使用人才智力资源。加强与美国中山创新中心合作,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推动中山与硅谷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中山直通海外的人才 “储备库”或“中转站”。充分发挥翠亨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台人才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合作联盟。突出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奖励引才“伯乐”。11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面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遴选支持一批我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展职业

14、技能竞赛和技术能手评选,发现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力度。探索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推动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建设,进一步促进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与广东明阳风电集团、广东通宇通讯公司等我市新兴战略型产业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12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健全市镇(区)两级人才公寓供给体系,提供优质充裕房源和租房优惠政策,坚持以实物配置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鼓励人才集聚的镇区、产业园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人才

15、公寓,以租赁方式专门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居住。推行“中山优才卡”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人才凭卡在社会保障、购房购车、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在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入户入学、医疗保健、绿色政务、文体生活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建立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在市内定点三甲医院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绿色医疗服务。 (五)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大资源优化配置。13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以翠亨新区、横栏、南头为重点,在LED、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组建一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海外创新平台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吸纳利用当地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

16、化应用研究。依托中山逸仙科技公司,引进国外实用性技术。深化省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持续开展校企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出题出资,委托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从应用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主动开发和储备原创技术。支持各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 14加强重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中山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大仪网)建设和推广应用。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创新券”、“后补助”、“以奖代补”等措施,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引导机制,支持各科技创新平台对外提供有偿开放共享服务,鼓励和支持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全面推进我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鼓励企业研发机构依托政府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或“服务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