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15887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福利是否助长社会懒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观点一: 高社会福利助长懒惰风气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带来的诸多负面的影响,并且负面影响在当前已然不断的扩大,比如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助长了懒惰的情绪以及滥用社会福利的动机。一旦经济的发展不足以支持当前的社会福利制度,那么社会福利制度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便会越来越大,因为人们往往只愿意接受福利的提升而不愿意接受福利的下降。在欧洲民主社会中,支持福利提升、反对福利下降政党往往会获得更多的选票。政府对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人,应在为其提供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又能提升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激励和创新激励。如提供过于优越社会福利,实行平均主义,这个国家必然缺乏前行动力。相反,如果社会福利提供不充足,导致巨大

2、经济地位落差,这个国家也会不稳定。经过二战后 60 多年发展,欧洲国家积弊越来越严重。二战后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负担,若还不减少这种“压舱石” , “大船”将势必下沉。这对于中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训。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必须是经济发展水平所能够承担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平衡公平和效率。第二个方面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政策同时仍保留着主权国家财政政策。这使得欧元区国家主要通过发行外部债券来融资,同时财政转移无法再欧元区内实现。欧元区民众还缺乏公民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救助于他人,帮助其渡过难关也是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此外,货币政策的

3、统一导致了竞争力不同的各国间差距持续扩大,对于竞争力较低的国家,他们再也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竞争力,经济发展势必会减缓。观点二:高福利不会助长懒惰风气政府通过税收的职能对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即收入高税率也高,从而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实行累进税制,遗产税、实行高税率、高福利,就是为了减小不公平导致社会动乱的可能。西方发达国家总结了上百年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不照顾穷人的利益,富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才无一例外地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 ,使社会长期比较稳定,经济能持续发展。高福利养懒汉吗? 有关高福利弊端问题的个人视点 引子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懒汉是

4、如何生成的,或者说,懒汉的懒,责任在谁?我一直相信马克思的“人有主观能动性”,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我以为懒汉是自己生成的,似乎与福利的高低无关,无论福利多高,哪怕进入共产主义,自己不想努力、不想成功,还是会成为懒汉。 在“人”这个角度上,我开始怀疑探讨“ 高福利是否养懒汉” 的意义。 但问题也许不在此,而在于高福利是否助长了懒汉自己成为懒汉,这,就不只是一个责任的问题了,而且是一个从福利角度出发的关于福利国家弊端问题的探讨。 这时,我希望弄明白了议题的方向所在。 正文 从问题“ 高福利养懒汉吗?”出发,于我而言有两个子问题1、 “高福利下的懒汉,是否必然?”2、 “懒汉养成,福

5、利使然?”解释了这两个问题,我想可以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 首先,高福利下的懒汉,是否必然? 马克思曾讲过福利的发展:贫困-万恶之源,由此产生救济,到普遍的社会救助,而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问题的日益严重,在地方性补救措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了防贫,为了稳定,开始建立系统的社会福利制度,接着福利国家应运而生。福利国家建立的初衷是什么?贝弗里奇报告中说“国家对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即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和危险,诸如疾病、灾害、老年、生育、死亡及鳏、寡、孤、残疾人,都给予安全保障。 ”在保障水平上,由于 “福利国家”和“ 战争国家” 的对立导向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国家的时代”也是“ 社会服务被最

6、大限度的国家化了的时代”。说实话,虽然有时代的原因,但是从福利国家的初衷看,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制度。 可是,正如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中层理论对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中不注意人,不注意个体的批评,新保守主义、第三条路线等福利思想都对福利国家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新保守主义认为福利国家对自由构成了威胁,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破坏。他们相信:成功和勤奋的人会得到报酬、失败的人就要面对痛苦的惩罚-这是“自由市场力量”,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元素。 新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不平等。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我不置可否,但我坚信不平等-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平等,无论政策上如何说。在这个命题中,懒汉和勤汉对社会的

7、义务和权利的分歧不是很明显。如果讲平等福利下的懒汉只享受了权利,而忽视了自己的义务,那对他是不公平的,因为无论在分配或者再分配领域,他们所拥有的就不平等,即,不在一个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他们的前提可能有平等吗?显然不可能。当然,这儿忽略了个人意愿,其实,很多情况下,机会不会很在乎个人的努力,我们能说,懒汉从来都这么懒,他们没有努力过? 我的观点里,其实有一个不一定正确的假设,也是我的疑问:懒汉穷吗?富有的家伙,即使他再懒,我们会用“懒汉” 这个词语吗?在我们的语词中,在我们的思维中,是否早已有了这个概念:人穷志短,穷懒-懒穷?如果是富有的懒汉,那他只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懒就是他个人的爱好,不能干

8、涉。但是穷呢?在面临工作、生活、机会、环境方面,很多很多不平等面前,有高福利可以依赖,为什么不依赖-人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反之,如果没有高福利,其他的境况也没有改善,那么我敢说,懒汉还会懒的。 (这也是对第二个问题“懒汉养成,福利使然? ”的思考的一方面) 高福利国家的情况如何呢?在类似英国、瑞典、芬兰等高福利的国家里,我们以为他们养的懒汉不会少,但是对于他们“懒汉”的标准, “懒汉” 的前提是否清楚呢?我想从这些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标上来考虑,有两张表: 1、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质量层次(来源:查普夫 1984)客观生活条件主观生活条件好坏好幸福不协调坏顺应被剥夺2、瑞典生活水平调查的主要成分和一

9、些典型指标主要成分典型指标1、 健康与健康服务2、 就业和工作条件3、 经济来源4、 教育技能5、 家庭和社会整合度6、 住房7、 生命和财产安全8、 娱乐和文化9、 政治资源步行 100 米的能力,各种各样的病症,与医生和护士的联系失业的经历,工作的体力要求,工作时离开工作地点的可能性收入、财产一星期内对达到 1000 美元未可预见花费的支付能力受教育年份,达到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与亲戚朋友的来往每个房间居住人数遭遇到的暴力和偷窃休闲时期的消遣,假期旅行竞选中的选票,参与团体和政党,反映不满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这些国家人民福利的评价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心理福利” 重视。个体心理福利

10、或称对环境的评价包括了自我幸福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体验,对自我各方面的接受和自主) ,生活满意感(个体与外环境的互动情形) ,对社会的行为性评价(这是对生活和自我评价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重要标志) 。同时,这些国家由于经济的支撑,生活水平本身很高,这不仅仅是与高福利相关。在此环境中的懒汉,不管穷或不穷,懒得无可厚非,与其说高福利促使了懒汉的懒,不如说生活环境的优越的促使,似乎与高福利没有必然联系。这样看来,首先是评价“懒”的标准不同,其次是在高福利国家中,这些生活指标下,部分人的懒,是否是人性的必然?所以又可以讲,高福利下的懒汉,有其必然性。矛盾吗?不矛盾。只是人的本性与经济水平两个不同的方面

11、,关注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我这么以为,高福利下的懒汉,与经济能力、生活水准、社会包容等因素有更多的关系,相比之下,高福利的助长首先不是必然。 第二个问题:懒汉生成,福利使然?上一个问题已经牵涉到一些懒汉生成的外因,内因方面呢? “第三条路线” 的提出者吉登斯,他的福利观念中同样有很强的个人关注。他提出了“无责任即无权利”的原则;他说“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延伸 作为一项伦理原则, 无责任即无权利必须不仅适用于福利的受益者,而且也适用于每一个人”据此,他强调“ 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应当履行主动寻找工作的义务”。 以往维持人的生存状态侧重的是风险的重新分配,这种“消极” 的福利受到他

12、的批判,他提出了 “积极福利”的政策,目标在于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 ”(autotelic self) 。这儿又得提到现下流行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真正美好生活的关键在于自我实现吉登斯积极福利向人们宣扬的“幸福” ,对个人而言,大概在于此吧。 由此观之,懒汉生成,与福利,至少与传统的消极福利是相关的,而积极的福利观念则很强调不能养懒汉,社会不能养,自己也不能养,重要的是:心,不能生懒。明显的,我偏向于这种观点,虽然第三条路线在今天的英国施行得不是很好,渐渐的会变成明日黄花,但至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它是蛮有说服力的。 懒汉生成,内因的另一个角度,我想从社会心理方面讲,在社会经济、社会生活

13、充满风险的时代,除了认为自己经济地位低,而有相对剥夺等正常心理感受,其他还有不少心理状态使得人们懒由心生,这导致的“懒汉”或者由于失败频频,心灰意懒,哀莫大于心死;或者由于机会的稀少,懒得打理事业,懒得想象未来,已失去了对成功的渴望,也可以说,已没有力量来渴望成功。 这类心理具体的表现有:保守和惰性心理“看不惯冒尖的,容不了有钱的” ;“今不如昔”的怀旧心理留恋着吃大锅饭,诅咒着这世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短期行为和浮躁心理只顾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得失;冷漠与无助的心理社会关系的渐趋冷淡、功利于是,在庸庸碌碌中自怨自艾,在自怨自艾中消耗了激情,在缺少激情后,变得懒。 我记得这句话:穷则变,变则

14、通,通则久。也记得这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直以为是真理,是穷人都该牢记,可是这些“通”“ 达” 的人能从穷到“通”“达”的又有几个?他们在“ 通”“ 达” 的时候所说的话语,到底可以帮助穷人或者懒汉什么?这些心理很普遍的存在于现代社会,高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们的生活,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 另外,我想说的是确实, “懒汉”懒在前,高福利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依赖,此后,他们中有的就安于懒,无谓于懒,这是其后的事。我想问:这是不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希望的是确认这种助长,还是事情的真相我想,懒在前是真相,有的人没有办法才懒也是真相。 当我认为自己了解了事实,我觉得可以降

15、低福利水平,要求个人的负责、努力、尽义务,但是在不少高福利国家,降低福利水平却遭到了极大的阻挠和骚动,其中大多是普通公民,懒汉依然庸懒,似乎都懒得反对降低福利水平。但我还是承认:高福利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扩充一下题目的范围,问:福利养懒汉吗?那可以看到更多事实。 其实,高福利下的懒汉远远不如低福利下的懒汉来得让人痛心。在课堂上,我听过这么一个事件:某个山村,偏远,极穷。国家也没有精力给予他们什么福利补助,村民过得贫困而安详。一个富翁看到了,很不忍心。第一次,给每个村民送去了救济金。希望他们出去做点生意,一年后,他们反而更穷了,那钱早已赌博花光,不少人甚至借了债。第二次,他买了一群羊,送给村民,

16、因为他看到山村早肥水美,希望他们靠养羊赚钱无疑这是一次善意的救济,一年后,再看,羊全没了葬身于一次全村的豪吃。富翁傻了眼这帮无药可治的懒汉! 不管懒汉是在高福利还是在低福利下,国家该怎么办呢?在此先不谈对懒汉的教化,上文吉登斯提出了“无责任即无权利”,我也看到了一个成功案例:孟加拉格莱明银行的总裁穆罕默德 .尤努斯从不捐款的慈善家,他认为“信用”是最基本的人权,不管一个人是穷是富,他都有权利被人相信。 1976 年,他尝试着把自己口袋里的 27 美元借给而不是捐给一个村的 42 个村民,他相信,施舍只能培养人的惰性。后来,他申请了 1 万塔卡( 174 美元) ,把这些钱以小额贷款的方式贷给需要的人。结果这项试验获得了成功,很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摆脱赤贫。在一些地区,资金回收率达 90%以上。1983 年,政府批准成立格莱明银行。这个银行先后向 240 多万人提供了约 30 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主要是小额贷款,每笔合 150 美元。截止 2003 年 3 月,银行资金回收率达 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