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3486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21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B .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C . 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D . 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2. (4分)文学常识填空。范进中举选自_

2、,作者_,字_,_(朝代)小说家。这是一部以_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3. (2分)对下面各句表现人物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B .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C .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这句

3、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D . “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4. (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带挈(qi) 行(xng )事 腆( tin )B . 兀( w )自 绾(wn ) 啐(cu )C . 作揖(y) 醺(xn) 踹(chui )D . 啐(cu) 星宿(xi) 讳(hu)5. (5分)你知道这几位诗人是谁吗?请写出他们的名字。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_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_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_的七言

4、绝句读一二百首。6. (2分)下列对文章昆明的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习俗,挂着的仙人掌能存活开花则体现了昆明雨季空气的湿润。B .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C .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D . 全文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很像中国水墨画的意境。7. (2分)选出下列各句朗读语气有误的一项( )A .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鼓励)B .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害怕)C .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

5、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宽慰、引导)D . “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无可奈何)8. (2分)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 , 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疾病)B .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建立功绩,做出贡献)C . (太阳花)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不知满足)D . 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并非没有益处)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 (15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仰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

6、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

7、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

8、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1)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

9、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说:“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

10、,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

11、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那个春天,很暖

12、(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补全表格内容。五岁时_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_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那个冬天,很冷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21分)1-1、2-1、3-1、4-1、5-1、6-1、7-1、8-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1、9-2、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