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3258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钓鱼的启示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汉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钓鱼的启示二;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讲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湖边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

2、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班里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由于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缺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 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老师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

3、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4、对那些性格内敛不爱开口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四;教学设计理念: 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交流业余爱好,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课堂。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3、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 4、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书写生字,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 5、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理清文章调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铺垫。 6、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8、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9、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5、,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0、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 11、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捕捞.剧烈”等7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

6、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六;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七;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九、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捕捞.剧烈.操纵.距离.”等7个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有喜欢钓鱼的吗?谈谈你钓鱼的感受。 2、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钓鱼,还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

7、么启示?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3钓鱼的启示)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谁钓鱼?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3、小节:同学们积极动脑,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4、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学本

8、课生字新词。(学生自学) 5、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教师相机强调指导, “纵”是平舌音,韵母是后鼻音。“鳃”是平舌音。“皎”读第三声。 6、交流记字方法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范写德、辩) 8、师生合作理解词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师生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 4、指名回答,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四、布置作业,积累词语 1、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课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 2、熟读课文,思考本节课提出的问题。五、板书 3. 钓鱼的启示钓到大鱼 兴奋放鱼回湖 沮丧受到启

9、示 感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三)、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

10、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

11、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

12、,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

13、之路。(六)、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教学交流及反思: 钓鱼的启示一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了作者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并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钓到大鱼放鱼回湖得到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的教学,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

14、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