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3058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题A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方法B、确定内容C、确定目标D、确定标准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3、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

2、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递文化知识B、发展生产力C、发展教育制度D、培养人5、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6、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的推着一位生轮相的老人上斜坡路,地非常激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体猃B.形象性道德情感C.想象性道德情感D.沦落性道德情感7、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

3、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9、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劳动B.模仿C.学习D.本能10、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例题尽可能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理多解”。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进学生那种思维的发展( )。A.动作思维B.自觉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敢思绝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

4、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活动论13、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4、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1

5、5、语文课上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16、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肓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肓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17、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8、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A.习惯性动作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19、综合实践活动是( )。A、选修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必

6、修课程20、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21、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探究学习B情境教学C情境感染D合作学习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4、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2、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简述发现教

7、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

8、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C2、D3、C4、答案:D5、B6、B7、答案:D8、A9、B10、D11、D12、答案:C13、B14、D15、C16、C17、【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18、C19、答案:D20、B21、B二、辨

9、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焦虑是指通常是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这种紧张状态会激发一定的学习动机;同样一定程度的学习动机也会引发某种程度的焦虑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会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动机水平,都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此,适当的焦虑水平对学习是有益的,如果学习过程没有紧张感,或者过于焦虑,会对学习有不利的影响。所以,焦虑对学习即有利,也有不利的影响。2、【解析】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

10、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3、【参考答案】错误。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4、正确答案:(错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

11、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2、【参考答案】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4、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

12、体表现为: (1)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美育能够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修养超越生死、不计功利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2)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以开发大脑的潜能。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可提高学习的 兴趣,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广范的兴趣和创造的精神。 (3)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和从事劳动的基础。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一方面美育可以

13、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美育可以促进的形体美和体育技巧的提高。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

14、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2、(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