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00829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用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2.背诵全文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等反衬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老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鉴赏本诗。2.理解本诗的表现技巧,并在具体练习中准确判断。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

2、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3、),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 结合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完成练习。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给下列字词注音 芙( )蓉( ) 遗( )二探究案(一).导入新课李白静夜思(

4、二).导入合作探究各小组结合提示讨论,完成对本诗的初步感知和鉴赏。提示:1.方法提示:诵读品味诗歌的情感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情感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2问题提示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3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

5、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4、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6、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互动展示 (一)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点评。对于本小组没能解决的问题,可向其他小组提出。(二)观看视频,将自己的思考与视频信息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诗的理解。(三)拓展探究知识链接:反衬: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1)“以乐景衬哀情”属于正衬还是反衬?分析下列诗歌具体运用的反衬的情况。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7、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

8、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9、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前两句以声响反衬空寂,第三四句转到写色彩,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当光亮照在青苔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幽暗形成强烈的对照。这里以光亮反衬幽暗,更突出了森林的幽暗,这是颜色方面的明暗相衬。(1)鹿柴(zha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诗中前两句以声响反衬空寂,第三四句转到写色彩,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当光亮照在青苔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幽暗形成强烈的对照。这里以光亮反衬幽暗,更突出了森林的幽暗,这是颜色方面的明暗相衬。(1)鹿柴(zha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2。A.明暗相衬 B.以无声衬有声 C.以动衬静 D.以乐景衬哀情(2)诗中抒情主人公是谁?创设情境谈谈依据?(四)教师总结三.练习案1.比较此诗与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背诵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