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03965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第三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与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挫折与人生相伴,在生活与学习中正确认识挫折,消除挫折恐惧感,保持健康积极心态。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通过感悟与体验,提高学生的评价与自我教育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挫折,让学生感受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认识到产生挫折的因素是多种的,从而知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挫折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2挫折的双重影响以及对待挫折的态度教学资源预

2、习设计预习第33-36页,思考以下问题:1 挫折: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 。2挫折对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反应(1)挫折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些 。心理上: 等 行为上: 等(2)挫折也可能 。1.什么是挫折? 2.导致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3挫折对人的影响是什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导入:以“司马迁受宫而著史记,周文王拘而作八卦”的历史资料为题导入新课。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一、讲故事中外名人遭遇挫折的故事(学生自己讲)挫折用英语表示就是-frustration“挫折”一词在我国古代最初是用来表示战争中的失利,比如双方交战,一方赢了,一方

3、失败了,那么,失败的这一方我们就说它挫折了。那么到了现在,挫折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1 挫折: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 。2挫折对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反应(1)挫折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些 。心理上: 等 行为上: 等我们看刚才所说的科学家张衡和发明家的爱迪生,尽管在他们的身上也出现了很多的挫折,但是他们在挫折面前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我们说(2)挫折也可能 。人生难免有挫折,那么产生挫折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本34页,课本会告诉我们答案的哦。活动二、大家一起话挫折(说说自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就在我们日常中,人生

4、难免有挫折,从而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消除对待挫折的恐惧感。)情境:(1)、假如你家里的种的田,马上要丰收了,但遭遇了水灾,心理怎么样?(2)你不幸得了绝症呢?(3)玩游戏时,一个晚上一个任务也没有完成,心理又怎么样?(4)你本想考到前十名,这次月考却考了第30多名,心理怎么样?(考虑学生阅历有限,情感体验不多,特意设置这几个情境,让其体验挫折心理,也可更好分析下面的造成挫折的因素 )3造成挫折因素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 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包括: 客观原因包括: 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一方面由于知识水平不完善,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阅历过少和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社

5、会、对人生和对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容易产生挫折感,所以挫折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普遍性。其实挫折未免不是件好事。前面我们说到挫折往往能造成人产生种种消极的心理和行为,但是也会使人经受磨练,锻炼自己的意志,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挫折也是财富,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对待挫折了。二挫折也是财富1挫折对人的双重影响活动三、月考之后(三个同学扮演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问:这三个人的是否一致?分别是什么态度?结果如何?大家看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啊。(1)挫折会成为生活中的 、成长中的 ,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2)挫折会成为人生中的 , , ,给人以一种教育的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所

6、以,对于我们来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挫折的挑战,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做生活的强者。2正确对待挫折如能在挫折中 , 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与良策,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 ,成为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 。至于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我们下一节课来分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挫折,也了解了挫折产生的原因,我们要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不断克服主观原因,在挫折面前我们绝不能自暴自弃,而要与挫折相抗争,通过挫折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知识结构】一感受生活中的挫折1挫折的含义2挫折的表现3导致挫折的原因(1)客观原因:通常难以控制

7、(2)主观原因:多数可以控制二挫折也是财富1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2正确面对挫折导入:以“司马迁受宫而著史记,周文王拘而作八卦”的历史资料为题导入新课。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一、讲故事中外名人遭遇挫折的故事(学生自己讲)活动二、大家一起话挫折(说说自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就在我们日常中,人生难免有挫折,从而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消除对待挫折的恐惧感。)情境: (考虑学生阅历有限,情感体验不多,特意设置这几个情境,让其体验挫折心理,也可更好分析下面的造成挫折的因素 )3造成挫折因素二挫折也是财富1挫折对人的双重影响活动三、月考之后(三个同学扮演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2正确对

8、待挫折至于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我们下一节课来分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挫折,也了解了挫折产生的原因,我们要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不断克服主观原因,在挫折面前我们绝不能自暴自弃,而要与挫折相抗争,通过挫折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目的:使学生感受挫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与人生相伴从而引出挫折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自身感悟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结果)知识点1.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2.在人生道路上,人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与进步。3.导致挫折

9、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存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4.挫折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5.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6挫折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7.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的畏惧和不重视。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作 业 设 计1古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意思是( )A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B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难免有挫折C人生一辈子老是不如意 D人生太苦,活得太累2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有句名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

10、深渊。”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表明( )A苦难和挫折只有消极作用 B苦难和挫折总是积极作用C苦难和挫折具有两重性 D在任何条件下,挫折都是一笔财富3“前怕狼,后怕虎”所导致的挫折是 造成的。(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个人心理状况 D个人身体状况4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正确的做法是( )A在挫折面前感到无比的彷徨和绝望B在挫折面前唉声叹气,无所适从C掌握有效的克服方法,迎难而上,开拓进取D前面有挫折我们可以绕着走“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第三课第二框: 勤奋学习 善于学习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学个习观念对人的影响,认识考试焦虑的

11、原因;2、理解正确学习观念的作用,掌握培养正确学习观念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要求或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努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科学、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考试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难点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情境设置、名言赏析、层层设疑、体验探究。预习设计预习书本第36-39页,思考以下问题:1.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2.正确树立学习观念的作用是什么?3.怎样对待学习?4.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哪些?5.终身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6.怎样认识学习压力?7.造成考试焦虑的因素有哪些?8.怎样克服考试焦虑

12、?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设境示标】阅读赏析:媒体展示8条关于学习的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思考感悟:上述这些名言给我们大家有哪些启示呢?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感悟,自由讨论并择优交流。归结导入:以上名言都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勤奋,注重方法。推而广之,用之于我们学习,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那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课第二节。(同时板书课题)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二、【体验反思】 畅谈我们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