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0189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案例:23G融合测试报告v2[1].0(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GSM/TD融合测试汇报,09年3月25日 厦门,网络融合测试,TD网络和GSM网络性能是否能能保持稳定,2G/TD网络融合目标,网络融合测试目的,切换成功率等网络融合效果的指标的变化情况,形成中国移动融合组网的指导原则与实施建议,实现“三不”目标,达到WCDMA和GSM的融合组网水平,共LAC区,不共LAC时,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达到GSM900和GSM1800的切换水平,目录,融合组网原则与建议,融合测试结果分析,2,3,融合组网情况介绍,1,专题分析,4,08年12月底,09年3月中旬,08年12月中旬,09年3月底,2月1日-3月23日完成GSM/TD融合组网测试,

2、验证融合组网网络性能,提炼融合组网建议,11月28日完成Gn接口割接调整12月19日完成TD网号修改,12月18日完成厦门HLR升级改造12月27日完成TD交换机路由调整12月28日完成业务平台的改造1月4日完成2G BOSS/TD BOSS融合,网络架构进行融合,2月16日完成MSC设备升级改造支持融合2月26完成日GPRS域设备升级改造支持融合,融合测试工作,全网融合工作,融合改造工作,09年2月底,计划于3月30日完成CS域融合计划于3月26日完成PS域融合至本月底,厦门TD网络完成全面融合,支持“三不”策略,融合组网,融合组网可行性测试,共完成MSC融合测试126项,占必选测试项的91

3、%;共完成HLR融合测试199项,占必选测试项的92.5%;利用厦门具有多厂家设备的环境,进一步验证了多种外场切换场景(试点端局内、试点端局RNC间、试点端局内3G切往2G、试点端局3G切往其他端局2G、TD现网端局切往试点端局3G、TD现网端局切往试点端局2G),丰富了测试结果。共发现解决问题16个,占4个试点城市发现问题总数的47%;,验证了携号转TD网的可行性,实现“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使用3G业务验证MSC融合组网的可行性,保证用户正常使用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节约投资资源,提高综合维护效率,08年9月-08年10月 厦门 核心网融合组网试点测试,融合组网可操作性测试,09年2月-09年

4、3月 厦门 GSM/TD网络融合测试,我司于2月1日-3月23日进行GSM/TD融合测试,分三阶段,逐步扩大测试范围,实现CS域全融合与全业务测试,旨在为后期的TD网络提供融合组网建议。,按照公司总部的统一部署,将在核心网层面实现GSM、TD网络的融合,为深入研究核心网融合后网络性能、运行质量的变化,总部网络部安排福建等省份对融合后的网络进行测试 。,一阶段测试(2月1日-2月23日),RNC6,BSC2F1,一阶段测试将RNC6调整到XIMGS15/XMGM2151,进行基本网络性能、切换性能测试。,二阶段测试(2月24日-3月15日),RNC6,BSC2F1,RNC4,二阶段新增测试区域,

5、共覆盖区域,二阶段测试将RNC4调整到XIMGS15/XMGM2151,TD小区扩大到831个,提高测试样本量,进行共MSC/不共MSC测试进行共异LAC验证,重点测试了切换、重选时长、寻呼性能,三阶段测试(3月16日-3月22日),RNC6,BSC2F1,RNC4,二阶段新增测试区域,共覆盖区域,RNC1、RNC2、RNC3,BSC2F5/2F6,共覆盖区域,三阶段新增测试区域,厦门基本实现CS域的全融合,三阶段测试将RNC1、RNC2、RNC3调整到XIMGS15/XMGM2151,即将厦门90%的TD基站割接到XIMGS15,进行全网融合测试,观察网络指标变化,为中国移动现网调整提供指导

6、,目录,融合组网原则与建议,融合测试结果分析,2,3,融合组网情况介绍,1,专题分析,4,融合测试结果分析,融合组网对TD网络、GSM网络的影响 网管指标变化情况 路测指标变化情况不同融合方式的专项分析 共MSC、不共MSC共LAC、不共LAC,网络性能验证,二阶段,TD RNC4网络指标,GSM BSC2F1网络指标,网络性能验证,三阶段,TD 网络指标,GSM BSC2F5BSC2F6网络指标,融合前后,网络业务量没有明显变化;3阶段扩大测试范围,全网融合测试后,业务量扩大为2阶段的10倍,样本量的扩大使测试数据更具说服力,网管统计对比业务量,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二阶段融合后,语音业务

7、和CS64业务无线接通率分别下降0.36%和0.82%;三阶段融合后,语音业务无线接通率下降0.29%,CS64业务无线接通率改善0.16%;CS域的接通率指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网管统计对比接通率,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二阶段融合后,语音业务和CS64业务无线掉话率分别改善0.2%和0.63%;三阶段融合后,语音业务无线掉话率劣化0.04%,CS64业务无线掉话率改善0.38%;CS域的掉话率指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网管统计对比掉话率,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网管统计对比切换成功率,二阶段融合后,RNC内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成功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和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分别提高0.58%、1.

8、57%、0.77%和1.29;三阶段融合后,RNC内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成功率、系统内切换成功率和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分别提高0.17%、0.17%、0.22%和0.17%;总体来看网络指标都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略有提升,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对比融合前后的各项切换成功率,发现融合后均有提升,且共MSC的提升幅度高于不共MSC,说明共MSC更有助于改善2/3G切换成功率。注:融合前后,系统间的切换成功率大幅提升的原因,除了核心网融合因素外,我司还进行了专项优化工作提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该专项优化使得厦门全网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由87.84%(1月底)提升至的94.65%(2月底),

9、优化措施包括TD网络基础优化、2G/3G邻区优化、部分终端(TD800)升级等。,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网管统计对比切换成功率,目前厦门区域RNC内切换、RNC间切换、系统间切换的比例大约为150:4:1,网管统计对比切换比例,150 : 4 : 1,二阶段融合后,无线接通率、TCH拥塞率和SDCCH拥塞率分别改善1.07%、0.91%和0.37,掉话率和寻呼成功率分别劣化0.1%和0.62,掉话率的劣化主要因该区域恶意呼叫影响所致(灌口区域);三阶段融合后,寻呼成功率、TCH拥塞率分别改善0.16%、0.159%,无线接通率、掉话率和SDCCH拥塞率分别劣化0.02%、0.008%和0.9

10、3,SDCCH拥塞率的劣化主要因华联酒店基站(CI:3131)故障引起。总体来看,GSM网络的各项关键指标保持稳定,都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网管统计对比GSM,二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三阶段融合后,从路测指标来看,覆盖率、接通率、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等各项指标波动范围均在0.2%以内,属于正常波动切换成功率指标在融合后略有提升,路测统计对比,融合前后全网路测指标对比,网络总体测试结论,结论1,通过融合前后网管指标与路测指标对比,验证了GSM/TD网络融合对TD网络、GSM网络指标基本不影响,指标变化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结论2,GSM/TD网络融合有助于改善系统间的CS域切换成功率 。,融合测试结

11、果分析,融合组网对TD网络、GSM网络的影响 网管指标变化情况 路测指标变化情况不同融合方式的专项分析 共MSC、不共MSC共LAC、不共LAC,共MSC与不共MSC测试,3G/2G切换:共MSC(覆盖范围相同的RNC、BSC位于同MSC)比不共MSC(同覆盖范围的RNC、BSC位于不同MSC),在切换、重选性能上更有优势,切换时长缩短45%,重选时长缩短60%,所以用户感知更好。,RNC间切换:共MSC(MSC内RNC间)比不共MSC(MSC间RNC间),在切换、重选性能上更有优势,切换时长缩短25%,重选时长缩短60%,所以用户感知更好。,共MSC测试结论,厦门90%TD网络已经采用第二种

12、融合组网方式,结论1,在未能连续覆盖的网络,网络覆盖弱区较多,2G/3G切换、重选次数较多,为缩短3G/2G切换、重选时长,提高用户感知,建议覆盖同一区域的RNC、BSC应该共MSC;,结论2,在连续覆盖网络,网络质量较好,2G/3G切换、重选次数较少,由于同MSC下的RNC间的切换、重选性能优于不同MSC之间的切换,避免将TD网络分割,造成过多的跨MSC的RNC间切换,建议RNC间切换次数较多的RNC应该共MSC。,融合测试结果分析,融合组网对TD网络、GSM网络的影响 网管指标变化情况 路测指标变化情况不同融合方式的专项分析 共MSC、不共MSC共LAC、不共LAC,前提:覆盖范围相同的R

13、NC、BSC共MSC,共LAC与不共LAC测试,理论分析,共LAC与不共LAC测试,切换、重选性能寻呼性能寻呼拥塞寻呼时延重选时被叫测试,实际测试,共LAC与不共LAC测试,共LAC切换、重选测试:共测试17款终端,其中中兴U981会产生Location Update,其余终端均不会产生Location Update,共LAC对比不共LAC,重选总时长减少60%,可有效缩短影响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感知。,共、不共LAC对切换时延影响不大,但共LAC配置,可以减少切换结束后的位置区更新,共LAC与不共LAC测试,寻呼时延测试,从TD与GSM的Paging时延对比上看,差异不大。配置共LAC后不会

14、对TD的寻呼时延造成影响。,重选时,共LAC配置降低系统间重选导致寻呼失败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用户感知 。,重选时,测试被叫成功率,共LAC与不共LAC测试,寻呼拥塞测试:共LAC配置时,TD寻呼拥塞情况确实出现,核心网寻呼量不超过8万次/小时,TD的寻呼拥塞不超过2%。当共LAC区域的寻呼量最大为9.6万/小时,TD寻呼拥塞率达2.88%。,在寻呼量为8万次/小时的忙时,进行CQT测试,呼叫120次,2次寻呼失败,寻呼成功率98.33%。,共LAC与不共LAC测试,结论1,共LAC配置可以减少位置更新次数,缩短重选总时延,降低系统间重选导致寻呼失败的概率;,结论2,TD的寻呼能力和GSM存在差

15、异,根据厦门现网GSM设备(NSN)和TD设备(ZTE)的参数设置情况,核心网下发寻呼量超过8万/小时,建议TD和GSM 采用不共LAC区配置。,目录,融合组网原则与建议,融合测试结果分析,2,3,融合组网情况介绍,1,专题分析,4,融合组网原则,融合组网建议,TD网络非连续覆盖区域(PCCPCH RSCP-95dbm区域的概率低于95%),建议采用同一区域的RNC、BSC共MSC共LAC的方式组网。,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语音业务优选GSM网络、数据业务优选TD网络时,GSM和TD网络相互补充,负荷分担,2G/3G互操作数量将较多,建议RNC、BSC共MSC共LAC配置。,TD网络连续覆盖区域

16、,建议不与2G共LAC。,建议1,建议2,建议3,实施方法,在未能连续覆盖的网络,采用共MSC共LAC方式组网时,实施方法,1、由于同MSC的RNC间的切换/重选性能优于跨MSC的RNC间切换/重选性能,建议RNC间切换次数较多的多个RNC应该共MSC。 2、将热点区域的RNC尽可能与同覆盖区的BSC共MSC,尽量减少跨MSC切换。,在连续覆盖区域的网络,采用不共LAC组网时,1、建议核心网下发寻呼量不超过8万/LAC/小时,若寻呼量超过TD寻呼门限,进行LAC区调整,满足寻呼需求。2、建议改进共LAC时的寻呼机制,请集团要求核心网厂家增加“针对单模终端进行本网寻呼,对双模终端进行双网寻呼”的功能,以降低TD网络上的无效寻呼量。3、建议提高TD寻呼能力,对TD寻呼机制进行优化,修订TD寻呼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