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01208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B.量表评价C.实作评价D.档案袋评价2、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的理论。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阿特金森3、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

2、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B.实验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4、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课程资源5、“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

3、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8、按学生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9、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規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4、 )。A.独立型B.依存性C.整体型D.系列型1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12、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13、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14、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A. B. C. D.

5、15、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16、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C.学记 D.孟子1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8、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

6、段性19、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B.冲动任性C.注意障碍D.学习困难2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廖世承D.潘菽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3、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

7、?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 . 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于是我说:“ 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

8、,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 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 “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1) 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 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教学一: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

9、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反馈。然后学生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实验。实验一: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教师指出: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完成

10、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教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教师的意图有出入,教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之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最后,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教学二: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

11、料袋、放大镜以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之中会有哪些东西。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刘老师指导每一小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内容为:(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蚯蚓!”“怎么会有瓶子呀?”“牛奶包装袋!”。各小组相

12、继发现了土壤之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学生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了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活动结束前,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问题: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阅读并作答。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

13、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

14、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入环节。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D3、C4、D5、D6、A7、D8、B9、D10、A11、B12、答案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