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01137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苏联凯洛夫主编,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加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2、( )。A.教学责任感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D.教学效能感3、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校风、教风、学风。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4、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5、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6、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3、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7、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综合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交叉分组8、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9、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徳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10、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

4、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这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11、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12、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称为( )。A.内隐的学习B.外显的学习C.接受的学习D.智能的学习13、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

5、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5、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16、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的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责任感17、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18、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

6、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19、SQ3R阅读策略中的Q指的是( )。A.浏览B.提问C.陈述D.复习20、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罗森塔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7、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2、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

8、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D4、【解析】B。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5、C6、A7、C8、B9

9、、A10、【答案】D。专家解析:学生将外部的纪律控制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所以是自我促成纪律。11、C12、A13、【答案】C。专家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14、【解析】B。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15、C16、C17、【解析】A。 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到了17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18、C19、B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1)生理的差异。比如

10、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2)心理的差异。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2、答案如下: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制定德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

11、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3、答案如下:德育发展的基本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2、答案如下:(1)该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

12、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和反思阶段,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观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内容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强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

13、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现了新的教学三维目标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

14、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呈现“枯”字诀: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