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0056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3 诗歌阅读 补充形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先,分析诗题。点明地点和人物活动,表明此诗是一首写景诗,给人一种闲情雅致之感。,其次,把握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诗歌中关于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一些表现来进行概括和分析。,环境优雅,补(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描写了清风吹开柴门,刚辟的小径新栽了许多竹子,作者当轩静坐,品茗焚香,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的情景(3分),表现了诗人清幽闲雅的生活(1分)。,补(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

2、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补(3)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景物:特点:,景物:特点:,天、峰,开阔,晚舟、湖面,静谧,补1.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5分),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

3、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 回答形象时要注意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运用反问句,表明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补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1.借代。“碧”代山林翠绿,“黄”代菊。以特征代整体。使画面形象生动。2.对偶。将“已”和“便”“半山碧”和“一支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表现

4、对野菊的喜爱之情。3.炼字“逢”。将野菊拟人化,表现对它的喜爱。4.炼字“忙”写出诗人抛开一切去摘野菊花,表达了喜爱之情。5.色彩 “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6.情感,补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补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补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补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月色清幽。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专项强化练”见“专项强化练(二十)”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