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98842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题卷语文 试题卷(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关卡/饭卡 活塞/边塞 应接不暇/应运而生B、着想/着手 公式/试验 锐不可当/安步当车C、殉职/徇私 供认/供给 遂心如愿/半身不遂D、露骨/露脸 冠军/桂冠 横征暴敛/蛮横无理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喧腾 蓦然 头晕目眩 义愤填膺B、细腻 嘹亮 锋芒必露 学以致用C、狼藉 书籍 抑扬顿挫 锐不可当D、深邃 弥留 穷愁潦倒 迥然不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怨天尤人不仅

2、是一种 ,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而且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 地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A、懦弱 尽管 还 一帆风顺B、软弱 尽管 还 扬帆远航C、懦弱 不但 还 一帆风顺D、软弱 不但 还 扬帆远航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

3、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C.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D.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5.古诗文默写。(共8分)(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2)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4)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歌唱得慷慨激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通过

4、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6.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事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4分)西游记 童年 鲁滨逊漂流记 繁星春水事例:施耐庵的水浒滋养了我:从无用身上我看到了足智多谋,从晁盖身上我看到了义薄云天,从李逵身上我体悟到了率直的可贵。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材料一 大地震,在血和泪的悲痛中,在生和死的界限中,年幼的孩子,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废墟里,有的孩子打着随身的手电筒看书,靠读书缓解心中的害怕;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一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这些,充

5、分展示了中华民民族的伟大精神,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材料二 当一名北京奥运会的小小志愿者,让我们灿烂的微笑为奥运增光,百万北京少年儿童发出“帮助小朋友看奥运”倡议,受到各界广泛的支持、响应和关注。全国少工委再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喜迎奥运活动,少年儿童尽自己的力量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贡献,他们担当了不同的角色,在为奥运带来丰富内涵和新鲜活力的同时,自身也收获了欢乐、分享了激情,绿色、科技、人文理念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1)请用一句话把这两个材料连接在一起。(2分)(2)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百万北京少年儿童发出“帮助小朋友看奥运”倡议,受到各界广泛的支持、响

6、应和关注。修改意见:(3)请找出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并把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超过20个字)(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7、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

8、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

9、,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8.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9.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

10、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3分) 10.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对他作点评价。(4分) 1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2分) 1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偷菜游戏正在催生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小则影响个人,大则让社会群体长时间陷入自我麻醉。偷的不是菜,而是自己的人生。怎样降低偷菜等游戏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还要看个人的道德自律。无聊,是人的一种生活权利,人

11、们不是生活在趣和充实地活着。现代社会理应提供给人们更多现实的选择,多元的文化会培育起多样性的价值观,给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的颜色、尽可能广阔的空间。无聊不可怕,更不是可耻的,在散淡的时刻消遣一下,纵然不崇高,也绝不卑贱。因此,我们又何必惧怕和憎恶人们偶尔的“无聊”!我们时而过度轻视网络,时而又过度“重视”网络,斥责网络文字都是垃圾,时评人魏英杰如今又断言一个网络游戏能让“社会群体长时间陷入自我麻醉”,这就又走向了另一个荒谬的极端。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人责问:“喜欢歌星,国家就能富强了?”把通俗歌曲当作生活的爱好,这和国家富强有什么逻辑关系?一个小小的偷菜游戏,和社会麻醉状态,风马牛不相及,这

12、么天真的联想力,真让匪夷所思!对待网络的态度,无论是过度轻视,还是过度“重视”,归根到底是一点:偏执。有人要偏执认为网络必定是有害的,负面的,消极的。可我们觉得,一个网络游戏,改变不了什么,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的。文化要为个人的权益服务,而不是要指挥和领导一个人,我们实在不用像老师一样教别人怎么生活,或者应该如何活着,管好自己就已经不错了。偷菜游戏,不过是人们在无聊时解闷而已,不必对此危言耸听。19世纪中叶,美国的劳工(工薪)阶层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编了一首歌:“我们起看见灿烂的阳光/我们想闻到鲜花的芬芳/我们相信这是上帝的意志/我们想工作8小时。(合唱)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干我们爱干的事情。”文化要充满对劳工(工薪)阶层的尊重和关怀,美国如是,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工作和休息之外,就让中国的劳工阶层干他们爱干的东西吧!偷菜游戏也好,QQ聊天也好,开网店也好,破除偏执的情绪,真正在尊重民间的情怀诉求。这是现代文化转型的必然归宿。 1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5.第段中,作者引用美国劳工阶层的一首歌,其目的是什么?(3分) 16.你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并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