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95365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第一课时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图形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2.让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文具等。教学过程一、初步交流,确

2、定策略1出示例1的两个图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独立思考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2小组交流想法。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2)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规则图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引入:看来运用转化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师: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学生交流。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回答:原来的图形比较复杂,不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

3、积,不便于直接比较面积的大小。转化成长方形后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也就便于比较了。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师: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会解决的问题。(板书:未知-已知)教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你会怎样想?三、巩固运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1)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4、。(2)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进一步提问: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4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方法的,分别是怎样转化的。3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l)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淘汰1支球队。(2)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3)师: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如果有16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先独立解答,再交流、评点。四、课堂小结师:今天学习了

5、什么内容?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化未知为已知 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 第2课时: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具等。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6、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2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问: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3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三、巩固运用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转化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从而使学生明确可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重点帮助学生思考转换的策略。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转化策略,然后思考这几个数的平均数。4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让

7、学生结合图,寻找规律,然后解答问题。解决问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转化。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第八单元 整理与联系练习第1课时 数的世界(一)1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熟练地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谈话过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全面的复习阶段,系统地整理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师板书: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二、整理知识师:看到板书,你能想到哪些知识和问题?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1)方程:方程的意义,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等式的性质。(2)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

9、数的含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对个别学生再进行提问,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口答: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2完成第2题。(l)提问: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2)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3)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的过程。(4)集体交流。3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计算。(2)教师指名学生列式回答计算过程。4完成第4题。(l)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2)指名说说数量关系式和解题过程。5完成第7题。(1)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2)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倍数和最小公倍数。6完成第8题。(1)学生独立思考。

10、(2)指名说说是怎样找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四、课堂小结师: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疑问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并提出疑问,教师予以点评和解惑。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一)方程:方程的意义,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等式的性质。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课时 数的世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体会数

11、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提高计算能力。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4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2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

12、、减法。难点1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2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复习引入分数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板书课题)一、整理知识1看到板书,你能想到哪些知识和问题?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将知识进行整理。3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l)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3)分数的基本性质。(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5)约分、通分。4对个别学生再进行提问,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1)分数的加、减法一般可以分成哪几类?(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3)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

13、。(4)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 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指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 。(3)提问:6是8的几分之几?2完成第10题。(l)学生独立完成填空。+(2)指名回答。(3)追问: 是 的什么? 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4)你是根据什么进行约分的?3完成第12题。(l)提问: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呢?(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每组数的大小的。4完成第13题。(1)学生独立填空。 (2)集体交流。(3)追问:36

14、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的数?转化时要注意什么?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1)出示口算题。 (2)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6完成第14题。(1)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2)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4)集体交流。说一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完成第17题。(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2)提问: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3)学生完成解答。(4)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补充完善,并点评。板书设计:数的世界(二)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约分、通分 第3课时 图形与统计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