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94294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信息八下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修订:常州市北环中学 何 燕 审稿:常州市实验初中 沈 帆一、 单元学习目标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3、能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在讨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5、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

2、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二、单元课时安排:共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纪念白求恩 2课时敬业与乐业 2课时多一些宽容 1课时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课时陋室铭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 作 3课时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还不大可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单元文章的安排来看,编者力求通过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是一篇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经

3、历、阅历所限,要达到完全理解实非易事。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要引导学生懂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值得学习,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还应注意学习文中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了解文中正反对比的方法的运用。敬业与乐业既是一篇议论文又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标题就是提出了中心论题。课文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语言也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是个生涩枯燥的文体;要求学生较清晰的理清议论文结构,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就更困难了。由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而教学起点

4、也应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体验开始。学习目标拟定为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点,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能清楚地说出名言警句对自己的教育作用,或针对名言警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理解反问、设问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运用了举事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全文立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概括,论证有力。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能对“人的高贵”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陋室铭篇幅短小,是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句

5、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加之篇幅简短,适合背诵,一直以来被广泛传诵。应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本文尤宜加强诵读,最好应当堂熟读成诵。多一些宽容这篇谈人的修养的课文,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应引导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从而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

6、知识劝说他人。教学时宜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可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要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诵读欣赏的诗词曲三首都是古代诗歌,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借助注释和诗后赏析,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曲。 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当然是围绕“道德修养”出题训练。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或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口语交际重在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

7、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情境练习。单元学习小结可进行专题交流: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2巡视、指导讨论交流3哪些内容

8、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全班交流教学反思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讨论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2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教学反思纪 念 白 求 恩第 1 课 时学习目标:1能找出每段中心句,说出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进行人物写作。3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重难点分析: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9、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查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2、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课堂学习:(一) 背景导入1、 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2、背景介绍: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10、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二):把握内容,理清结构过渡:这篇课文是为纪念以身殉职的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纪念、学习白求恩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

11、中心句,说说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 教师引导:学习通过找段落中的重点句来概括把握内容要点。请同学们找到各段重点句

12、,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组织交流,归纳各段要点如下:(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板书: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小结: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为国际主义精神、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分析叙议,评点课文1、本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评点课文,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布置任务:(1)学生朗读第一段,

13、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2、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读后思考,评点 ,全班交流。明确:(1)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

14、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3)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3、思考: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明确: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4、总结: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5、让学生评点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明确: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