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928096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2020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A.01.5岁B.31岁C.112岁D.1218岁2、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

2、弱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3、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B解放儿童的体力C解放儿童的智力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4、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B.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C.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5、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D.

3、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6、在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中,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属于( )。A.语言激励法B.材料吸引法C.表演法D.暗示法7、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8、下列关于幼儿发展地阶段地说法正确地是( )。A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危机期B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地是发展地关键期C学记中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地是最近发展区D以上说法都不对 9、看见小坦克

4、,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这反映了幼儿( )。A.想象的无意性B.相似联想较强C.直觉思维较强D.想象的有意性1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A.03岁前B.14岁前C.25岁前D.56岁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2、影响再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这些规律? 四、材

5、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 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盆子放在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一会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之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老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的不同表现。 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一会看地上,尽量不让自己看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腿上,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幼儿而:忍了一会,禁不住打开盒子偷偷看了一眼,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有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这个玩具不好玩。”问题: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两名幼

6、儿各自表现出的行为特点。2、材料分析: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7、、活动设计: 以动物的生存本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2、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3、D4、A5、D,新生儿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他们还喜欢听高调的声音。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6、A语言激励法即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7、D狭义的幼儿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8、【答案】A【解析】反抗成年人和做出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地各种表现地幼儿处在危机时期.B,

8、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地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独立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和成年人指导下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地差异.儿童在心理发展地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地情况被称为转折期.C,“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地是发展地关键期.9、A1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由文化知识结构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2、答案如下:(1) 儿童自身因素。 (2) 家长的因素。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

9、 (3) 教师的因素。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积极的评价。 (4) 社会的因素。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社会,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儿童身心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首先,儿童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 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

10、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还表现为各 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决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 顺序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则要求教育 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

11、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 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 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儿童身心发展 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儿童身心发展还具

12、 有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在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一方面教师要看到 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同时还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 更快更好地发展。(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每个儿童的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每个儿童的特点或差异,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

13、救失。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根据材料中幼儿自我控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特点。幼儿自制力反映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1)开始从受他人的控制发展到自己的控制。3 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诱惑是,主要是受成人的控制,而且成人一旦离开,很难自己控制的行为,很快就会违反规则。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刚刚离开的时候忍了一会,之后禁不止诱惑打开盒子偷偷看一眼,违反了老师对他的要求,并且当老师回来的时候,还会“骗”老师说自己没有看过,这是幼儿自控能力

14、较低的表现。(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策略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会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策略来进行自我控制。他们可以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来避免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离开的时候,他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自己看前面的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就是幼儿所用的分心策略,来遵守老师所传达的要求,也表现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2、答案如下:(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