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292018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评述(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十年回眸(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中国探索开栏的话十年砥砺,十年奋进。回眸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系列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并逐步落实,有的已收到明显实效,有的正不断拓展深化。从今天起,本报“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推出“十年回眸重大战略”系列述评,从新世纪新阶段的特点出发,展示各项重大战略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就,揭示辉煌背后的制度优势、不竭动力,凝聚起共同奋斗、继续前行的力量。(一)一段文明的零落成泥,有多少是自然之力的游戏?一段文明的风雨飘摇,有多少是自食苦果的悲歌?工业革命烘焙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极点,却让生态环境付出惨重代价。一次次对大自然的索取之后,西方的

2、工业化道路,留下了太多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印记。这样的教训,中国也曾有过,并已深深记取:传统工业文明的局限,无法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更不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几十年思索、十年探求,中国有了自己的破局抉择:建设生态文明。“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铿锵之辞,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用10年运笔:10年间,“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推进两型社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思路全面确立;10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投资清洁能源力度最大的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10年间,绿色GDP的政绩考核在这片土地如火如荼,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在这个国度稳步推进。从此,“生态文明”构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谈及的“两型社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生态文明的概念也许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样有价值。”对于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全球意义,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

4、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如此评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所架起的坐标,早已超越中华大地,在全球视野中树起一座风向标,在历史长河里化为一座里程碑。这是一次反思,对既有文明的是非功过客观审视。这是一次超越,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悖论重大突破。这是一次抉择,对中国社会的何去何从确立方向。这是一次回应,对人民群众的一枝一叶充分关情。10年,不过人类历史的一瞬。但生态文明的中国运笔,即使一瞬,也浓墨重彩。(二)时间有重量吗?时间本无重量,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因我们坚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我们顺势有为、逆势前行、乘势而上的不懈努力,因我们这一份化解资源供需矛盾的精彩“中国答卷”,让这段时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20

5、世纪的最后20年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但“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使资源难以支撑、发展难以为继。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万众一心、步步前行。这10年的重量,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担当上。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了12.9%;而“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感慨地说:“这10年,节能减排成效突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能源国际互利合作成绩斐然。”这10年的重量,在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的力度上。实行“最严格的耕

6、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欣慰地说:“10年来,我们坚持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不放松,在支撑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红线没有动,秩序没有乱。”这10年的重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上。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一五”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党的十八大代表、山西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余晓兰,20年如一日在荒山上植树播绿,把万余亩荒山变成绿色林地,成为保护环境的典型。10年征程不寻常,10年分量沉甸甸

7、。能交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中国答卷”,靠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针”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这力量,来自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厚度;这力量,来自于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产业结构的实践深度;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力量,驱动中国巨轮驶向一个光荣的梦想旅程。(三)时间有色彩吗?时间本无色彩,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因我们坚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我们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创新的积极探索,因我们努力探索一条不牺牲环境也照样发展的独特“中国道路”,让这段时间有了绚烂的色彩。世纪之交,环境的恶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

8、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众望所归、层层落实。这10年的色彩,是涂抹在大地上的绿色。全国森林面积由23.9亿亩增加到29.3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20.36%;全国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自豪地说:“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和生态治理成效最为明显的国家。”这10年的色彩,是描绘在水系里的碧色。2002年七大水系重点监测断面中,仅有29.1满足类水质要求,2011年提高到61.0%;2002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9.7%,2011年提高

9、到62.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7.16万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代表、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过去10年,我国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这10年的色彩,是喷洒在天空中的蓝色。2002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2011年,3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比例为89.0%。党的十八大代表、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一线工人任晓云为首都“美容”16载,他见证了“10多年前,北京一年的蓝天数量只有100多个,而2011年增至286天”的历史。10年征途不一般,10年色彩亮丽丽。能走上

10、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道路”,靠的是我们党领导下“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效率。这效率,体现在“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制度安排中;这效率,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制度导向中;这效率,体现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7亿多亩林地确权到户”的制度创新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领亿万人民合唱一曲动人的绿色赞歌。(四)时间有味道吗?时间本无味道,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因我们坚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理念,因我们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和为贵的人文关怀,因我们这一则全民参与、上下同欲的宝贵“中国经验”,让这段时间有了丰富的味道。一个文明的建立与成

11、熟,不仅体现在执政理念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它的终极生命力,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把高屋建瓴的战略认知熔铸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这10年的味道,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之鲜。高污染、高耗能的生活观渐渐被扫入历史的角落,低碳生活、绿色理念日益彰显,重塑人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尽情品尝生态生活的鲜美。许多人懂得了拒绝,拒绝白色污染,拒绝灰霾空气,拒绝所有非环保的生活方式。更多人学会了接纳,接纳节能产品,接纳绿色出行,接纳所有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代表、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评价:“公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百姓日常生活行动。”这10年的味道,是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之咸。越伟大的事业

12、,越需要艰苦的付出。为了更加幸福的明天,无数人挥洒着咸咸的汗水。一位普通农民,与沙共舞40年,在大漠中筑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长城”,书写了荒沙变绿洲的传奇,带领上千人走上了致富路,“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他成了“沙漠大叔”,他是党的十八大代表石光银。一位高山瞭望员,坚守深山34年,没能看到两个孩子的出生,没能替老父亲送终,但却准确报告火警近300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他成了“森林眼睛”,他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余锦柱。这10年的味道,是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之甜。污染的、耗能的选择还在,但越来越少;清洁的、节能的选择更多,且越来越多。限塑令颁布短短4年,

13、全国每年减少塑料购物袋240亿个以上,相当于节约石油480万吨,约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8;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区区3年,5.2亿只节能灯、5000多万台节能空调、460多万辆节能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和解”,如今高悬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贯穿于神州大地的施政理念层面,更加融入在亿万民众的生活方式层面。三个层面由生态文明穿珠成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的10年嬗变:生态文明,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居民;两型社会,从政治报告滥觞,潮流已至每一寸土

14、地。这就是中国的绿色传奇:一个将“天人合一”化入脊髓的文明,正在由一个“以人为本”的伟大政党改造和创新,缔建人类历史的又一个奇迹、又一幕盛景。第二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中国追求十年自主创新,十年实力彰显。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是2001年的近11倍;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由2001年的1731件上升到2011年的1.64万件,世界排名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这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喜成果。”十八大代表、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说,“专利是体现国家

15、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10年来我国国内、国际专利迅速增加的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支撑、引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十分欣喜: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新征程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

16、院做出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求。”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说,进入新世纪之后,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