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91906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讨曾验(56011039)摘要:近年来,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我国高等学校数量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顺势发展,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业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划的要求出发,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代表了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如下问

2、题: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缺乏前瞻性,与社会需求脱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技术轻人文;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在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实践,文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教师素质上,教师缺乏创造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习与借鉴,如重视校企合作、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职业能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我国

3、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在观念上,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树立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素质教育观,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素质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当的文化课程。从提高教师素质上,要造就一支“双师型”和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理念现代社会,在高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一方面,它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性,高等教育的任何改革只有符合其客观规律性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高等

4、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任何改革都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引起新一轮的“权威性”利益再分配。因此,符合客观规律和符合公众(民主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众,政府越民主,其公众的代表性越高)意愿的相互统一是高等教育的应然发展方向,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特征。然而,在考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史后我们不难发现,违反规律和违反公众意愿的决策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决策的失误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举一个例子。据新浪网2007年3月27日报道,吉林大学从2005年开始陷入财务危机,已负债30亿元,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

5、出的情况日趋严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到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的大学已亏损运行,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已经游走在“财务破产”的边缘。之后又有“教育部、政府准备采取措施解决”云云。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大扩招、大合并、大升格、大收费、专业设置的大雷同等等。目前,国内大学又出现另一个“大”观:一方面大举债、高负债,一方面大喊缺钱,一方面大修豪华建筑、大搞重复建设、大搞攀比式的铺张浪费,一方面又管理不善。读到这类新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然后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6、。因此有人戏言,中国政府是“消防队”,忽视事前优化和事前防范,只得事后匆忙“灭火救援”。那么,决策失误频发的原因何在?是监督不力吗?其实,在现代社会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咨询不力。因为咨询是“求教、商议、征求意见”,是“知识、经验、信息、技术和智能”的支持和服务,是从内部启动,是以产生好决策为目标;而监督是“监察和督促”,是从外部强加的,是以防止决策 失误为目的。可见,现代决策咨询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支持力量和重要源泉。同时,咨询活动和监督活动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咨询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因此,完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体制可以对高等教育事务决策进行正本清

7、源,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另外,当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著名咨询机构在其发展历史上不时发表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咨询报告,以咨询力推动该国高等教育的理性决策,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走向新的繁荣的时候,我们也就有责任理性地重构我国高等教育决策咨询体制。我国专业咨询活动历史悠久,但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制,有关官员只能利用上朝时提建议,而且只有中央才能办“大学”,规模极小,高教咨询活动不具有经常性。我国现代意义的教育咨询机构直到清末才建立起来,1905年学部成立后,学部里设置了常任的教育咨询机构咨议官,当然与之平行的视学官也具有提建议的权力,高等教育会议所、京师督学局、学制调查局、教育

8、研究所等附属单位也具有咨询功能。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89.这段时期是我国移植、学习国外,初创自己现代大学的时期,新大学几乎是国立,高教咨询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央一级。解放前后,教育委员会具有讨论、建议和检查教育工作的职责,即具有咨询功能。比如上世纪30年代,临时中央政府内设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其中设立有教育委员会,其职责是“讨论、计划、建议和检查”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同时还设置巡视委员会(省以下设巡视员制度),履行考察、调查、记录、检查、上报等职责。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50,556.这些都是体制内专业教育咨询机构,当然也

9、履行高教咨询职责。建国后,承担教育决策咨询的机构主要是督导(学)、视导(学)机构。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50.1949年11月成立的教育部就设置有视导司,部内各司局也设有兼职视导人员,负有视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执行上级政策法令的情况,组织力量展开调查,反映情况等职责。“文革”期间,教育部门被搞乱,教育督导工作自上而下完全停止,教育督导制度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先进社会思潮的涌入,我国政府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越来越重视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公共事务决策咨询工作。我国的教育决策咨询是在80年代随着咨询业在我国的起步发

10、展逐步进入高层视野的。1986年7月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为主题的第一次全国软科学工作座谈会和1994年12月以“繁荣决策科学”和“发展咨询产业”为两大主题的第二次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力促进了我国咨询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教育领域决策咨询活动从偶然性逐步向制度化迈进。我国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关于教育决策咨询问题的政府意见见于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联系,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工作,建立有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

11、,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1994年7月和1996年4月,党和政府分别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中重申了健全高等教育决策咨询的重要性。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提出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将“公共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

12、决策相结合”起来,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等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把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列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可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对包括高教领域在内的教育决策咨询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教育决策咨询制度的建设方向和目标。这样,随着政府力量推动越来越大,我国高教决策咨询机构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研究的意义1.2.1理论意义 本文对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一研究将补充素质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对理论的研究、实际的操作具有

13、一定的指导意义。1.2.2实践意义 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来说,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知识经济更加需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同时还需要数以万计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发展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适应知识

14、经济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5.2现状分析素质教育的研究1)素质教育研究正走向完整理论的构建 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构建不同的教育理论,以指导其教育实践。外国教育史上的“武士教育”、“僧侣教育”、“绅士教育”、“公民教育”、“生计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等;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生活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等,都曾是流行一时的教育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教育,同样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这正是“素质教育”理论。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原则、功能以及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15、升学教育、职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都已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且达成一定共识,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素质教育研究还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质量、全面发展教育、中小学培养目标和基础教育的功能等重大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出现了一些与社会相适应的新见解和新理论,从而使素质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构建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是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2)素质教育研究正向多学科联合研究发展 素质教育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就需要多学科积极参与研究。单纯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素质教育研究,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也不会取得更多理论和实践上的

16、突破。素质教育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多是因为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考虑问题造成的。例如,对“素质”内涵的理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各学科都有自己的观点。再如,对“素质结构”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单纯从教育学的角度去探讨,是不会取得新的进展的,而只有生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积极参与研究,才会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多学科参与是素质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需要,也是对素质教育研究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素质教育研究中,不仅要从不同的课程领域、学科、学科群对其进行分别的研究,还要多学科联合起来,对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作综合的研究。3)素质教育研究的重心正从外部关系转到内部要素的研究 最初几年的素质教育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上,放在基础教育与劳动者素质提高、与民族素质提高的关系上,放在素质教育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