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891596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体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超过43.5%,社

2、会体育指导员2.3万余人,达到每万人12人;中国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及与世博同行、学校“阳光体育”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以健身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健身活动、信息咨询等六大要素积极倡导并推进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四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成社区健身苑点7741个、公共运动场316处764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33个,建成健身步道859条、469公里,新增社区体育设施面积37.8万平方米,全市80%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二)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北京奥运会上海体育健儿奋勇争先,共夺得

3、4.5枚金牌、3枚银牌、10枚铜牌;第11届全运会共获得41枚金牌、34枚银牌、465枚铜牌,总分2548.25分,金牌、奖牌、总分均在全国名列第五位;第16届亚运会102名上海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共获得53枚金牌,实现金牌、奖牌和入选人数的“三超”目标;5年共获得36个世界冠军,破(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尤其是刘翔在田径项目上,刘子歌、唐奕、朱倩蔚在游泳项目上,胡斌渊在射击项目上打破世界纪录,这些纪录含金量重、影响面广、社会反响大。姚明、刘翔、刘子歌、王励勤、吴敏霞、火亮等优秀运动员享誉海内外,为上海赢得了荣誉。(三)基本建设有效推进标志性、功能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新建

4、了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东方体育中心及宝山、浦东三林等体育中心;改造了上海体育场、虹口足球场、徐汇游泳馆、上海游泳馆、崇明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四)体育赛事丰富多彩北京奥运会上海足球赛区及女足世界杯成功举办,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赛、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已成为上海六大品牌赛事,同时环崇明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等赛事正在扩大规模、提升级别。全市17个区县的“一区一品”赛事,已有60%初步形成规模和格局。5年来,全市共举办国际国内赛事463次,比“十五”时期增长30%。(五)体育产业成效显著健身休闲市场日益红火,

5、经营性场所达到5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体育用品市场不断拓展,体育企业不断壮大,红双喜、乔山、申康等体育用品远销海内外,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成功举办2007年首届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中介咨询迅速发展,已有体育经纪公司100多家。体育彩票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5年累计销售达53.1亿元,超过上海体育彩票历年总销售的50%。上海体育连续5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突出贡献奖,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体坛也有较大影响。体育已成为上海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鲜明标志,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十一五”时期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创新,加大

6、对体制、项目管理的调整和机制转换力度;得益于规划引导,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把握;得益于科教兴体,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科技投入。“十一五”时期上海体育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上海体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上海体育事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发展现状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称的国际影响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任务依然艰巨,运动项目特别是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成绩亟需重点突破,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体育竞赛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体育科技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区域经济发展不

7、平衡的影响,区域与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大业务工作发展不协调;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体育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不甚理想,运动员招收、文化教育、安置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系统、全面解决。这些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二、主要机遇“十二五”时期,上海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指向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使我国体育历史性地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推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这是上海体育制定规划、确定目标、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指导思想

8、和行动指南,也是上海体育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清醒认识、准确把握体育强国的特征、任务、目标和要求,积极响应并为之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在体育强国的建设中作出上海率先、示范、排头兵的作用和业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十二五”时期上海体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发展定位。(二)上海世博会提供体育发展新环境上海世博会将“城市”和“生活质量”作为两个构成要素,反映当今世界城市人的需求和生活追求。上海世博会和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市民健身素养的强劲之风。体育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获得健康最积极的途径,是塑造美好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

9、体育,让城市更精彩”,“体育,使生活更健康”。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体育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和广阔空间。(三)上海城市转型形成巨大发展空间上海城市的整体功能正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本土型向区域型集聚,从国内最大城市向世界级城市迈进。体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推动、转型、升级作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点扶植、加快发展的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市民对体育需求形成强大推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激发出强烈的体育热情,满足

10、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体育需求成为“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内容,这为体育热潮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为上海体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构建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树立并推进为增强市民体质服务、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服务、为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服务、为从事体育的基层组织、单位和团队排忧解难服务、为上海教练员、运动员创佳绩、夺金牌、破纪录服务为宗旨,着眼长远、坚守诚信、创新转型、拼搏奉献,

11、破解发展难题,改进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上海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的贡献。(二)目标将体育发展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整体战略,提升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相一致的体育发展水平,以体育发展的新业绩增强上海城市的竞争力。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竞技体育均衡发展,全面增强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强化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努力

12、实现上海体育的新发展、新跨越,体育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力争到2015年,把上海基本建设成为全民健身体质增强、竞技体育成绩突出、体育产业发展迅速、重大赛事效益显著、体育文化氛围浓郁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强市。四、发展任务指标根据本市“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和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要求,结合上海未来五年体育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确定“十二五”时期上海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任务指标。(一)全民健身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构建并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健身科学化、资源信息化、服务均等化、体育生活化、体质

13、优良化。重点推进“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的“全民健身365”建设,以提高市民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市民健身参与程度、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为三大目标;实现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90%、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5%、市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95%、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覆盖率达到80%、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5%、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本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5六大指标;推进全民健身设施、示范、信息、配送和培训五大工程。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市民主要体质指标处于全国前列。(二)竞技体育创造新成绩着眼于国家和上海利益,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全运会为基本任务、奥运与非奥项目协调发展;着眼于发展代表

14、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运动强项,巩固优势项目,加强潜优项目,突破弱势项目;着眼于建设都市型竞技体育和精品战略,加强职业体育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力。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水上运动三个基础大项,高尔夫、台球(含斯诺克)、棋牌三个特色项目;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竞技体育对城市的影响力、竞技体育拔尖人才的辐射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运动成绩对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贡献超越历届奥运会;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运动成绩超越上一届全运会;5年内获得世界冠军的人次超越“十一五”时期的人次。(三)体育产业实现新突破体育产业总量初具规模,结

15、构逐步优化,布局日趋合理,地位明显上升,基本形成包括健身娱乐、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服务贸易等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打造若干富有特色的竞赛基地、体育科技园区、体育商贸园区、体育用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健身服务和运动休闲示范园区,以及职业体育运营、咨询评估和体育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初步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拓展体育市场,拉动和扩大体育消费。优化整合体育资产运营管理,实现资产规模最大化,场馆资源集约化,赛事运作国际化,体育管理专业化。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5年销售总量超过130亿元。(四)体育赛事提高新效益合

16、理配置办赛资源,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培养赛事运作团队,提高赛事运作效益,全面提升上海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精心培育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赛、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女子公路自行车世界杯赛等品位高、品牌精、品质好的重大国际赛事;积极申办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影响广、级别高、效益好的体育赛事。每年举办100场左右的国际、国内赛事,其中国际赛事占40%左右,充分显示上海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各区县举办四年一届的综合性运动会,80%的区县形成高水平、高等级的“一区一品”赛事。精心组织并培育群众参与度高的系列赛事。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国际级裁判员达到80人,国家级裁判员达到95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