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87092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文第10周教案左梅花.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 版 第 上册 册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12 卧薪尝胆使用日期11、3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执教者左梅花第 1 课时 / 总 36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会用“建议”造句。课前预习预习生字,熟读课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第一课时一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 “卧”、“薪”的意思?(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3 大家再查一查字

2、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二 初读指导。1 出示内容提要:(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

3、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5 写字指导。(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4)用钢笔描红。三 作业导入新课,讲述故事。认识卧、薪的意思。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写字。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可用文中句子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分段强调字的结构。作业设计抄写生字板书设计12、卧薪尝胆兵败求和 受尽屈辱教学反思查阅意见苏教版 版 第 上册 册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12 卧薪尝胆使用日期11、4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执教者左梅花第 2 课时 / 总 3

4、7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2、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课前预习练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历史故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精读训练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5、(1)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

6、掉)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三、作业: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复习检查。精读课文。学习二三段。学习结果如作业布置。从哪里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引读,他这么做不是故意折磨。他想干什么?(板书:奋发图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国王?(引读课文)。他如此忍辱负重,如此奋发图强,结果怎样?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2、卧薪尝胆兵败求和 受尽屈辱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教学反思三次读课文时,我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卧薪尝胆”的意思。提示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借助

7、工具书或者联系插图来理解。查阅意见苏教版 版 第 上册 册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使用日期11、5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执教者左梅花第 1 课时 / 总 38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课前预习初读课文,练读生字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1、 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2、 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

8、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3、 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简介雷奈克医生4、 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朗读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2、默读第二自然段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1) 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 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3、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 肺结核喇叭状沿着效果胸腔跷跷板疾病内脏一枚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

9、:横、竖、横折钩、竖。三、写字指导特别提醒: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通过实物,导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写字。学生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是谁发明的?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天职。析,记住木和斤。作业设计描写习字册板书设计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听诊器肺结核教学反思查阅意见苏教版 版 第 上册 册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1

10、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使用日期11、6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执教者左梅花第 2 课时 / 总 39课时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课前预习复述课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 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二、精读训练1、 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

11、什么?为什么这样说?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2)第二自然段。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

12、论后教者小结:“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三、作业1、 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检查复习。精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学习造句。布置作业。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作业设计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板书设计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思索 启示 发现 做成教学反思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查阅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