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70203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泉映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泉映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泉映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泉映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泉映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泉映月(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泉映月案例及词句教学反思 桥口区红旗村小学 冷菲教学目的:1、 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制止补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4、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制止补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教学准备:二泉映月的乐曲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学习本课10个生字。2

2、、 学习本课的1-2自然段,了解二泉映月的诞生地点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制止补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2、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教学准备: 二泉映月的乐曲、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1、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二泉映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了生字障碍,还学习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二泉映月是在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这二泉映月的创作 仅仅是由于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吗?这节课咱们就来深入地解读这首曲子,了解其背后所蕴

3、涵的情感。 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的36自然段,快速地找出描绘这段音乐的文字。2、 学生勾画,教师指名学生读。3、 师问:读完了以后,大家发现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样的?生回答。(曲子是先委婉连绵,舒缓起伏,后面的升腾跌宕。)4、 师:为什么前面是舒缓而起伏,后面的升腾跌宕呢?这其中究竟蕴涵着怎样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静下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二、 学生自学1、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2、 教师巡视指导,三、 重点突破201、 合作交流:这首曲子中就近蕴涵着怎样的情感?2、 句子准备:A、“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

4、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 学生自己谈理解。(2) 教师点评:真会读书,快而准地找到了促使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感。咱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吧。(3) 学生读句子。(4) 引语:之所以阿炳产生这样一些情感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师父,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板书:坎坷) 坎坷这个词语怎么理解?联系上下文指的是?(阿炳不平坦的人生道路。) 那阿炳究竟拥有怎样坎坷的经历呢?我们该用如何去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5)学生运用各自的办法,开始学习。 B、“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1)学生谈体会,教师评价。(2)师评价:这里

5、阿炳的师傅仅仅指的是教阿炳音乐的老师吗?(不是,他的师父还是他的亲身父亲。)多么重要的人啊!联系资料你们还了解了阿炳那些生世方面的资料?(阿炳的母亲在他出生一难半后抑郁而终)听了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3)学生感情朗读,教师点评。(4)评读时问:为什么你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将双目失明读得这么沉重呢?(音乐家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啊!)是啊!同学们,眼睛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谁再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5) 学生再读“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病疾而双目失明。”(6) 过渡语:咱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的学习,了解到了阿炳不仅失去

6、了亲身母亲,失去了唯一的至亲他的父亲兼他的师父,还失去了什么?(放音乐,让学生畅谈。)(7) 师:所以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刚才我们读到了阿炳生世的不幸,你还从哪里读出阿炳坎坷的经历?(8) 学生谈体会。(9) 师:理解的很好,从度日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阿炳生活的艰辛。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10) 学生畅谈,教师点评。(11) 师: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令人辛酸的画面,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吧!在瓢泼的大雨中,(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烈日的炙烤下,(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刺骨的寒风中,(

7、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风雪交加的严冬里,(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进一步地想象,除了大自然给阿炳带来的艰辛,在旧社会,那个人吃人的社会里,还有更多的是来自别人给你的人格上的羞辱啊!想象一下,阿炳在卖艺时,别人可能会怎样对待他?(12) 学生想象,教师点评。(13) 师过渡:在这样的社会里,阿炳能对抗得了吗?他还是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这样郁闷和压抑的生活,怎能不让他感到叹息,伤心,激愤呢?(课件出示句子一,教师板书。)(14) 点读句子一。C、“但是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8、。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1) 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的人会自暴自弃,而阿炳呢?学生找句子,读句子。(2) 咱们一起来读吧!全班齐读“但是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3) 师:是呀,身世的不幸没有关系,双目失明我也不放弃,艰辛地卖艺生活也无法阻拦他,这就是阿炳在这里听到自己内心深处倔强的呐喊。生世的不幸打击不倒他,双目失明也没有让他放弃音乐,社会的摧残更毁不了他。(4) 学生读句子“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5) 部分同学齐读。3、

9、小结。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清楚了,正是因为阿炳拥有这样坎坷的经历。在他再次来到二泉时,泉声已不再只是淙淙的流水声,他听到了自己心中涌动出,压抑已久的情感。在这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情景下,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二泉映月。 现在大家在来读描绘这首曲子的文字部分。相信已经了解到了琴声拥有怎样的内容和情感了吧!前面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是阿炳在 。后面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是在表达阿炳 。(将第5自然段读完)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读完第6自然段)四、 欣赏音乐二泉映月101、 师:这就是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称为要跪来下听的音乐。下面咱们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二泉映

10、月吧!2、 播放音乐,教师配合朗诵解读。3、 师:经过了品读文章,欣赏了音乐,下面老师要再点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绘琴声的部分,相信这一次读,大家会有不同的感受。4、 齐读描绘琴声的部分。五、 听音乐,写自己的体会。5教后反思:这次很有幸在区名师工作室执教了二泉映月一课,课后受到了大家良好的反响,自己也感慨良多,下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首先在对于词句教学这一块,有了更多的理解。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往往突破难点的词句是我们的核心问题,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这样一些办法来突破难点词语。1、 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开课时,我将文章的重点,也就是作者描写二泉映月旋律的文字部分让学生找出来,接着要想解读这样的一段旋律,

11、我又很自然地指导学生读到了描写阿炳回想到自己坎坷经历心情的文字。为了理解“坎坷”这个词语,我让学生先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得到一种理解,再回到课文中,怎样理解坎坷。“坎坷”在词典中,原意指的是道路上的不平坦,也指人生上的不得志。后一种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有问题,实际上联系上下文,就是指阿炳不顺利,不如意的人生。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夯实学生对于词语表面的理解,使得理解内化为自己已知的意义。2、 联系资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部分所倾吐的情感,我抓住“坎坷”一词,让学生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了一些,而更多的是联系资料,读到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有身世的不幸,还有阿炳身体

12、上的残疾,生活的艰辛等,学生通过这样资料的引入,读到了阿炳悲惨的人生遭遇,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坎坷一词的真正含义。3、 设置情景法。在理解阿炳生活的艰辛时,我在董耀红老师的指导下,在这里设置了这样的情景读法,“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令人辛酸的画面,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吧!在瓢泼的大雨中,(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烈日的炙烤下,(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刺骨的寒风中,(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在风雪交加的严冬里,(生读)他只能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通过这样的情景读,学生就将画面融入朗读,一遍遍地敲击心灵,产生共鸣。 以上的几种读书法,让我的这节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在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时,甚至还潸然泪下。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欠缺的位置。在开课的时候,学生找出描写二泉映月旋律的内容时,读得还不够彻底,没有夯实,没有给学生一个细细体味的过程,因此学生对于二泉映月旋律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此外,在课上完后,应该给学生一个学习描写音乐旋律的时间,让他们练练笔,仿写,更可以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