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56678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牧童谣》教案 花城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童谣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教授对象:一年级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

2、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 、mi、 sol、 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2.发声练习:(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2)模唱55556- 55553- 333

3、32-(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二、导入新课: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生:想。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

4、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三、学唱歌曲牧童谣: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2、 复

5、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1) .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设计意图

6、: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2) 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4、 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5、 师

7、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6、 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6、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7、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8、跟伴奏最后来一遍。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8、达到教学目标)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2、 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势,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吻来总结结束今天的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最后还深入德育教育,达到了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