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47724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语文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刺班教材课后习题答案(部分)第四章(一)1(B)籍:登记2(D)A将/暂且;B趁机,顺便/根据,;C因为/连词,表目的,来的3(C)表现其料事如神,表现丁谓知恩图报,表现胡则正直敢言。4(B)“并没有加以追查”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5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如今因为胡则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二)1.D (赍:以物送人)2.C (C虽:即使;A分别为凭借因为之意;B分别为他的大概之意;D分别为“却”“接着”之意)3.B (第句是治理的效果,第句是以前执法严明的影响,第句

2、与执法无关。这三句不能直接说明执法严厉,故有项的皆不选)4.D (三辅高宫,也心怀震竦是在郅寿任京兆尹时)5.(1)及时派骑驿驰报皇上,举报诸王的罪行并弹劾他们的属官丞相。(2)郅寿借国库资财空虚,战争不断的话题,趁朝会时讽刺窦宪一帮人。(三)1. B(伺:侦候,探察)2.B(A于:介比较 B以:把/因为 C而,表转折,却 D因,连词,于是、就) 3.C(:表明留刘宰机智办案 :表明他果断禁绝妖术 表明他对自己要求甚严 表明他尽心为民众服务) 4.C(捕获租牛人、制裁恶婆婆,文中没有这些信息) (四)1C(昧:冒着。昧死:冒死,古时臣下上书多用此语,以表示敬畏的意思)2A(两句中的“而”均是连

3、词,第一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第二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 B项两句中的“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C项两句中的“虽”均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即使” 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不定代词,“有人”、“有的人”)3D(均与“正直无私”无关。句均能表现他“正直无私”,结合分组情况,答案选D)4C(“安排孟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的不是吕元膺,而是朝廷,吕元膺只是反对朝廷这种无原则的做法)第五章一、多题型综合练习1(1)小孤山挺立在长江之中,面对狂风巨浪毫无畏惧,借此作者表达自己面对南宋危局,挺身而出,希望力挽狂澜,抗击元军的一腔豪情。(2)“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

4、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2(1)两首诗描述的木芙蓉的自然特性是:都在秋天霜前开放,它们冒着微寒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灿烂红色。都运用了比拟(或对比)的修辞手法。(2)第一首诗里的木芙蓉开在小池南畔,不像桃李非得依靠东风才能开落,它在雨后或者霜前都能绽放鲜艳的红色。它是不依附权势独立潇洒的形象;第二首诗里的木芙蓉开在窗前,它冒着严寒,开得很辛苦,但是它能向霜神致意,且面对严寒之境不作孤苦怨态。它是面对困境乐观坚强的形象。3(1)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侯蒙:1)诙谐幽默。他把画有他画像的风筝写成自己他自己,“入高空”、“

5、看我碧霄中”,读来趣味盎然;2)积极乐观。风筝远飞,在他眼里是“远赴蟾宫”;3)志趣高远。末句最能说明他内心的情怀,希望自己能够像风筝一样出人头地。(2)三国演义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巨变及对物是人非、朝代更替、英雄难在的感叹;侯蒙词作中的“夕阳红”是大器晚成,终有遇合的象征。4诗中实写所见到的宋金界河的典型环境,南北船只各行其岸,淮河波痕交涉,鸥鸟自在飞翔;虚写作者的内心情感:对祖国分裂的心痛与愤懑,希望国家统一,南宋人民能够像自由的鸥鹭,早日回归家园。这样写,虚实结合,使得全诗余味无穷,令人遐想。5(1)1)对偶:“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比喻:“白如练”、“塞鸿一字来如

6、线”;3)夸张:“疾如箭”、“飞如电”。4)比拟:“新月初学扇”(2)1)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五、六、七三句由白天转到晚上,由地面转入空中。2)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三四句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五、六、七三句则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6(1)这两个字分别是“明”和“退”:“明”字熨帖生动,形象刻画了白羽皎皎、鹭鸟栖息沙滩的情景,耀眼夺目;而一“退”字更是匠心独运,别出机杼,极其巧妙而又形象地道出了刹那间江天辽阔、鸿飞雁举时使人容易产

7、生的一种后退错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亦可分析“拳”“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和“退”。)(2)作者在尾联“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可知,作者向往一种悠闲淡泊的归隐生活,当然,他虽然向往田园,渴望归隐,但是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希望像三国人物一样建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绪。7(1) “网”字运用比喻“雨丝如网”和拟人手法“欲网春”,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渲染了落花时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寄寓了诗人对时事维艰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2)作者首先借景抒情,借“小雨网春”和“落花狼藉”寄寓自己对秦桧打击异己,主战派惨遭不幸的愤懑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愁绪;借“

8、车尘不到”和“自掩门”表达作者知己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情怀以及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81)一条小溪从山上落下,瑟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一个人抱着水瓮在溪边行走,隔着山坞还有一座寺庙。呈现的气氛是:乡村之景的宁静、祥和。2)这是一幅题画诗,画面是静止的,但是我们透过画面能够读到许多画面之外的意趣:比如我们仿佛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风吹树林声,仿佛看到近处的村庄,仿佛听到远处的钟声。这些都是画外意趣。这样写,使画面有了动感,不但有声(意趣),而且有色(画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9(1)屈原和白居易。(2)“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是:1)漂泊他乡之苦;2)被贬失意之闷;3)正道在心无人理解之忧;4)年老

9、体衰之愁;5)时光流逝之痛;6)厌倦官场之情。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首句触景生情,以“西风摇落”引出作者羁旅情怀,次句“乱如丝”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而“羁绪”一句笼罩全诗,是全诗的情感之纲。10(1)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2)文学作品通常是把媚眼比作秋波,把眉峰比作春山,此处却反其意而用之。其次“眉眼盈盈”以人写江南山的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第三作者写送别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美丽动人而又富有灵性。这些都体现了词作的“新丽”特点。二、赏析文章写作(一)答案略(二)要点提示(1)(1)从主题思想的角

10、度赏析谈静。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

11、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三)写作提示(1)赏析文章的

12、主题思想及表达关键词:借物抒情、象征本文以秋虫为切入点,借物抒情,通过对没有秋虫的地方的诅咒和对秋虫自抒灵趣的赞美,热烈而深刻地表达了对淡漠沉寂、枯燥无味的生活的厌倦,对充满生机、真切丰富、自由和谐的生活的憧憬。文章从渲染环境起笔,着意将居处儿啼人闹、弦歌杂作、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窒息环境,与清风明白、虫声唧唧、生机勃勃、乡情浓郁的乡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期盼之情的急切和无奈之心的焦灼。素来是秋愁怨曲的秋虫音响,却正与作者不甘沉寂的心灵律动相应和。进一步,他将愉快乐观的状态与酸苦悲愁的感受对比,强化了对淡漠生活的厌倦之情和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文章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井底、鹁鸽箱、没有秋虫

13、的地方等作为冷漠漠窒息的环境的象征,而恋念秋虫的鸣曲,羡慕长翅的秋虫,正是作者不愿辜负生活馈赠,让生命充实起来的心曲的真实写照。(2)赏析文章的语言关键词:精致、简练、声情并茂、对偶、排比、反复、多种句式本文以精致、简练、声情并茂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心中理想的秋的境界、生活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极富感染力。对偶(如“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排比(如“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反复(如“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等手法的使用,若干韵脚的穿插(如第4段中的“感”“汤”“忘”),感叹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的变换,整散的结合,造成了一种节奏

14、鲜明、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恰如秋虫唧唧一般美妙,表达出作者浓烈、真切的情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确锤炼(如“高、低、宏、细、疾、徐、作、歇”),细腻的描写笔触,都使文章更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第六章选择题答案:1.C【解说】A.国语长于记言而不长于记事;B.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水浒传;D.莫里哀的悭吝人不是悲剧而是喜剧。2.A【解说】B.“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C.狂人日记收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D.父与子是长篇小说。3.A【解说】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是解放区文学,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C.孙犁的荷花淀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生活的作品;D.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4.D【

15、解说】A.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是茅盾的作品。乔厂长上任记是蒋子龙的作品。B.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的作品。C.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是王蒙的作品。5.D 6.D【解说】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7.B【解说】“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察今。8.D【解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是相对二次伐魏时的后出师表而言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9.C【解说】木兰诗为北朝民歌,见于南朝僧人智匠所编古今乐录,而非徐陵所编玉台新咏。10.C【解说】“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11.D【解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2.A【解说】“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13.D【解说】杂剧的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14.D【解说】把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弄反了。15.C【解说】“三言”并没有“古今小说”之说,古今小说只是喻世明言的另一称呼。16.D【解说】二十年目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