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40033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何俊锋).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一课 红色记忆(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 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 胜利渡长江 。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 、 占领总统府 、 开国大典 、 太行

2、铁壁 等革命美术作品。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 开国大典 所描绘 的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 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 喜庆热烈, 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领导神采奕栾, 气度 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 丽, 广场开阔, 红旗如海,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 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 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 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 如透视和光影

3、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po绘 画中的素描要求, 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 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 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 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 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 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 “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 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 是手法的大胆,重

4、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 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 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 开国大典之后评价: “ 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徐悲鸿看了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 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 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艾中信说: “ 开国大典 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 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 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 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

5、,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 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 。 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 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 畅的对称性构图 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 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 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 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 明。 油画材料总的效果厚重饱满,可以描绘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 理效果, 同时其也具有一

6、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泽,这些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 特点。 油画以其特有的写实表现力和长于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社会性题材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风格、 新内容的作品, 如 开 国大典 (董希文) 画面上, 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 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 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 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画家在构图、 设色、 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 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

7、“复制” ,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 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 特别在色 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 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 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 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 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 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 的特点。 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 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8、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 品。 (3)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欣赏启航 、 占领总统府 。 (4)欣赏太行铁壁 、 狼牙山五壮士 讨论: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 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 (5)试着从题材、构图、内涵来分析母亲 。 3、欣赏评述。第二课 鲁迅与美术(2 课时)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 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二、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

9、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 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 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 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 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 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 ,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 (4)发现另一个鲁迅。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收藏和作品火鸟 、 猫头鹰 。 (鲁迅很喜欢猫头鹰,有人称先生为中国

10、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曾说: “因为我的 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 (2)鲁迅小时候在读私塾时,“就喜欢有插图的书,并且经常加以描绘。” (3)鲁迅少年时购买的部分画谱(从鲁迅的自述和别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到: 少年时期的鲁迅对于美术的喜好是出 于天性的,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 (4)欣赏北大校徽 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 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 的表现。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 典作品。

11、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 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5)分析呐喊封面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 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 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 “呐喊”两 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 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 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6)分析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版画家们的姓名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和左边竖写的 “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圆形阴文的“

12、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 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过书脊,充满整个封底。 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对比,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 (7)分析木刻纪程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心的探险 、 桃色的云等封 面设计。 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有哪些特点?3、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设计特点A、 以字为主 变化无穷 B、 简单 大气 内涵丰富 C、 讲究构图 巧妙组合 D、 熟悉材料 印制技术 E、 “书卷气”与“民族味” F、 注意整体设计4、作业练习 1、在网络、书籍等载体上搜集和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资料 2、对自己的美术本进行封面设计美丽校园(写生)(一课时)一

13、、目标: 1、 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 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 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 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 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 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 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三、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校园风景(校园玉兰

14、花照片) 。 2、介绍玉兰花特点(漂亮,但花期短) 。 3、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五、练习:1、对校园的玉兰花进行局部写生(3-10 朵)2、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 标志设计(2 课时)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警醒标志作品欣赏,对学生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2、通过标志设计练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理及方法。二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导入教学。 猜一猜,这是什么?(各国公路零公里标志)2.深入教学。 (1)标志:现代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特点:直观

15、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 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解读杭州城市标志。 (4)标志的作用(传达信息) (5)标志的形式:根据基本构成因素,标志可分为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 组合标志。 (6)优秀标志的标准:构思新、形象简洁明了、具有美感,易于识别记忆。(7)说一说: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标志所含的意义 (8)标志的主要类别:商业性标志(商品标志、企业标志) 、非商业性标志(国 家、城市标志、社会团体标志、交通运输标志、安全标志、运动会标志、旅游标 志等) (9)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第二课时 1.教学设计:(1)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A. 准确恰当地表现 标志的内容和涵义。B. 造型简 洁,易于识别和记忆。C. 独特的创意构思。D. 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 (2)标志设计的步骤: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定稿-精确 绘制 (3)色彩对标志设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