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83705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梭的爱弥尔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

2、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B、更多地考虑课程课程计划需要的程度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4、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5、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6、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7、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的因素是( )。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甄别性评价10、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

4、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11、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适应B.对比C.联觉D.后像12、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A.教学环境最优化B.教学内容最优化C.教学过程最优化D.教学方法最优化13、“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14、( )

5、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教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教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16、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

6、相等17、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18、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A.制约与促进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19、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B.温故导入C.情景导入D.故事导入20、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7、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教学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紫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

8、?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问题:(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做出评析(2)谈谈教师批改昨夜的基本要求2、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问题:(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2)阐述老师处理教

9、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C3、D4、C5、B6、B7、A8、A9、A10、A11、C12、C13、C14、B15、C16、B17、【答案】B。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18、A19、B20、D二、简答

10、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2、答案如下:基本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答案如下:(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

11、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高一级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本需要,也叫缺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赞赏。(1)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二是学生是权责

12、的主体,三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的颜色,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是发展的人,二是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三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肖老师巧妙的用“?”这一具有发展性思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2)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3)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观2、答案如下:(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造故事和问题创设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

13、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

14、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提供充分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