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79295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课题组全体成员执笔人 刘志 2007年1-3月,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高一至高三的350名学生就苏教版必修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分述如下:一、必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苏教版必修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教材性质篇目数量编排体例版本选择教材处理工具143%太多82%合理20.6%好10.3%精讲204%人文651%适中796%较好18.6%较好23.9%讲练408%兼有206%较少92%一般35.7%一般48.8%整合316%太少3.0%较差25.1%差170%泛读72%数据综述及分析关于教

2、材性质,认为教材工具性比较突出的有143%,教材人文性比较突出的有651%,教材工具性、人文性兼而有之的有206%。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色彩,能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但工具性却明显被弱化。关于篇目数量,认为数量太多的有82%,数量适中的有796%,数量较少的有92%,数量太少的占3.0%。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经过修订之后,篇目数量适中,既考虑到了教师的教,让教师教得从容,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深入。关于编排体例,认为体例合理的有20.6%,体例较好的有18.6%,体例一般的有35.7%,体例较差的有25.1%。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的编

3、排体例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更多的是文体混编带来的不合理。关于版本选择,认为版本好的有10.3%,版本较好的有23.9%,版本一般的有48.8%,版本差的有170%。以上数据正好反映苏教版教材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版本选择的过分标新立异。关于教材处理,认为应该精讲的有204%,认为应该讲练的有408%,认为应该整合的有316%,认为应该泛读的有72%。数据表明,原有的教材处理方式“少慢差费”,教材处理不仅要单篇教学,更要整合教学。小结:苏教版必修教材一味追求彰显人文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属矫枉过正。教材编写体例不尽合理,全然没有考虑到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何作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仍然是一个问题。教材中的文言文并没有选择通行的版本,似乎非如此不足以体现新教材之“新”,这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新教材之新不是新在版本,而是新在理念。如何对相关版本择善而从,也是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对教材的处理,缺乏专题意识、版块意识,处理方法单一,教师须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总而言之,苏教版必修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要作出调整并进行改革。二、语文读本调查数据及分析苏教版语文读本使用情况调查数据选文编排体例自己阅读情况教师使用情况语文读本的作用阅读读本的感受经典561%合理57.3%经常20.4%经常39.8%有用47.9%艰深11.2%一般398%一般38.8%偶尔73.5%

5、偶尔52%一般42.9%适中74.5%较差41%较差4.1%不读6.1%不用8.2%无用9.2%简单14.3%数据综述及分析关于选文,认为选文经典的有561%,认为选文一般的有398%,认为选文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语文读本选文是相当经典的,不仅有历久弥新、底蕴丰富的传统经典,还有充满朝气活力、散发时代气息的现代经典。关于编排体例,认为合理的有57.3%,认为一般的有38.8%,认为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语文读本编排体例比较合理,注重课本与读本的联系。关于学生阅读情况,自己经常阅读的有20.4%,偶尔阅读的有73.5%,不曾阅读的占6.1%。以上数据表明,一部分学生有比较强烈的阅读欲

6、望,而大多数学生阅读的频率并不高,只是偶尔为之。读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关于教师使用情况,经常使用的占39.8%,偶尔使用的占52%,不曾使用的占8.2%。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已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通过课本与读本的配套使用,实现了语文资源的有机整合;但大多数教师并未有意识地使用语文读本,或偶一用之,或弃置不用,造成了语文资源的严重浪费。关于语文读本的作用,认为读本有用的有47.9%,认为读本一般的有42.9%,认为读本无用的有9.2%。数据表明,读本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读本作用一般或无用。关于阅读读本的感受,认为内容艰深的有11.2%,为内容适中的有74.5%

7、,认为内容简单的有14.3%。数据表明,学生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端是功底厚实,学有余力,另一端是基础薄弱,阅读费神,中间的大多数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教学时要抓住尾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小结:语文读本选文经典,体例合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但是,读本的阅读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很少阅读,教师很少使用,造成语文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教师没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其阅读或使用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对读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考试频繁,师生应对考试尚且应接不暇,遑论阅读读本。每次月考,考前停课复习、考试过程以及考后总结分析

8、,前前后后,要用掉一周的时间,一年四次月考就用去了四周时间,如果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学生能读多少文章,不知那些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老爷们考虑过没有?三是学生阅读读本不得其法,缺少指导;而教师不了解读本阅读的指导方法,自然就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了,这样就很难提高阅读效率。三、选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苏教版选修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模块选择教材难度课程容量编写体例教学处理测评标准自由63% 太难18.1%太大28.5%合理23.8%精讲16.6%一般21.3%适中74.8%适中52.5%一般60.8%自读72.6%限制72.4%容易7.1%不足19%较差15.5%整合10.8%数据综述及分析关于模块

9、选择,认为选课自由的有63%,认为选课不太自由的有21.3%,认为选课深受限制的有72.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选修课程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开设选修课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那还叫什么选修课?关于教材难度,认为选修教材太难的有18.1%,认为选修教材难度适中有74.8%,认为选修教材容易的有7.1%。数据表明,就总体来讲教材难易适中,但有一些篇目难度还是比较大,尤其对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关于课程容量,28.5%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大,高二上半学期必修结束后,下半学期要同时进行选读和唐

10、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学生觉得无法兼顾,经常是顾此失彼;52.5%的学生认为容量适中,觉得两门选修同时开进,有利于彼此调剂,不至于学得枯燥无谓,较有新鲜感;19%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少,需要再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关于教学处理,16.6%的学生认为应该精讲,72.6%的学生认为应该自读,1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由原来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炬。小结: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修习的课程。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庄严宣告选课是让学生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

11、权;另一方面,我们的选修课的课改实践却不给学生任何选择的自由。”(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7 .9 )既然课程可有省市县校直接统一规定,那选修课的开设就违反了自觉自愿的基本原则,选修课就不成其为选修课了;既然不给学生任何选课的机会与自由,那就没有给课程贴上选修的标签,干脆叫必修课得了。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都产生了分裂,又怎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教材难度较大,容量太大,这是由于选修课安排过于密集的缘故。其实并不一定必须在必修教材学完之后,再进行选修教学,有些选修课程譬如唐诗宋词选读在高一下学期就可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轻高二选修的压力。有些教材的编写不尽合理,或

12、以文体组织版块,或以手法建构专题,教材的编写并没有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精讲精练的层面,更应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另外,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目前开设的选修课几乎都是与高考有关或对口的课程。课程标准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或应考的辅导课,但事实上基层学校选修课的教学直接与高考挂钩,客观上又成了强化应试教育的工具。看来新课程的推行,选修课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四、写作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苏教版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文题与专题指导与文题编排体系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后反馈选修教材使用必修与选修处理配套18.7

13、%配套26.3%有序13.7%切实28.7%多样30%多样18.8%使用28.6%配套28.7%一般46.3%一般48.7%一般58.8%一般52.5%一般45%一般52.5%偶尔43.8%偶尔45%不配35%不配25%杂乱27.5%不曾18.8%单一25%单一28.7%不用27.6%弃用26.3%数据综述及分析关于文题与专题,18.7%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配套,46.3%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若即若离,35%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压根就不配套。曹勇军老师曾说苏教版教材的作文题与专题内容配套,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有学生指出历史的回声后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笔落惊风雨后写作专题

14、是文学短评的写作。关于指导与文题, 26.3%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配套,48.7%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太配套,25%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根本就不配套。数据表明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配套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教学时需要对写作教材作出适当调整。关于编排体系,13.7%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有序,58.8%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一般,27.5%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杂乱。数据表明,写作教材的编排体系比较混乱,缺乏序列性与系统性,属于武术中的“散打”,不具备可操作性。关于作文指导,28.7%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切实有效,这说明不少教师开始重视作前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52.5%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效果一般,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作文指导技巧,所以指导起来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效果不佳;18.8%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曾进行过作文指导,说明目前的作文教学仍处于自发状态,有点人种天收,听命于天的意味。关于作文评改,30%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形式多样,45%的学生认作文评改为效果一般,25%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方法单一。数据表明,尽管作文评改方式逐渐走向开放,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惰性影响,目前的作文评改方式仍比较封闭,方法也不够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