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8611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云南省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玉溪一中 2013 届高三第五次月测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名士与名流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己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名流往往以“名”为“实” ,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名士则以名为“虚” ,为“累” ,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

2、所,避开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欢社会,喜欢人群,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

3、,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替天行道,兴周灭封”的姜子牙、 “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 ,心在“野” ,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

4、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2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 )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 ,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话。1.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5、 分)A.名流与名士都是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生境界不同。B.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D.名流与名士都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可以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2、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C.名士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回归自然,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

6、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世救世之志。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名流越来越多。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取代,而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却不会因此湮没无闻。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

7、言文,完成 47 题。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 论语 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日:“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3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

8、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安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己。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谣役横敛倍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凡举例

9、,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写作B抚安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C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D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

10、:意料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 3 分) 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欧阳玄学习过 孝经 论语 小学 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

11、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5 分)(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千 秋 岁 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 会,鹓鹭 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 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干词人被贬处州时。 西池:汴京(

12、今开封)金明池。 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分)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其西南诸峰, 。 , 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 )(3)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记

13、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5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诺埃尔之夜 意 皮莱克塞尔圣诞节前夜,随着夕阳西斜,低垂的天空乌云密布,飘忽不定的鹅毛大雪纷纷落下。法比安因为一个用情不专的女友变心而痛苦得不能自拔。他两手揣在黑大衣的口袋里,脖子上围着一条长围巾,心烦意乱的踟蹰,想竭力排遣爱情受到创伤的绝望心情。忽然他在一个小超市附近,看到一位有一点儿驼背的老太太,她手里拎着一个盛满食品的网兜,在人行道上等着喘息稍定,好继续赶路。他想去帮她一把。他走到那位老太太旁边,说:“您需要帮忙吗?” “干吗不呢,年轻人”她嗓音有点儿颤抖,眼神里闪烁着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于是,

14、他们肩并肩地向前走。她,借助于她的手杖,他,一只手拎着网兜,另一只手搀扶着这位陌生的老太太,小心冀翼地在很滑的柏油马路上走着。一路上,他们都在谈一些应景的话,一直到她家门口,她用左手打开门。“请进,请进!”她说, “你做了这个件善事之后,应该喝杯酒暖和暖和身子,如果这不耽误您的时间的话” “一点儿也不, ”他安慰她说, “今晚,我没有约会。再说,我觉得您和蔼可亲,我喜欢您室内的陈设。这些书籍、绘画、家具,预示着我们的相逢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很高兴认识您。 ”“那么, ”她提议说, “如果这是真话,那我们就进一步作个自我介绍,好吗?您先给我说说您自己:您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新闻记者就是这样

15、发问的。 ”法比安舒舒服服地坐在一把褐色的皮扶手椅里,和谐的氛围加上主人的悉心倾听,使他恢复了自信,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又告诉她,他正在寻找一位贴心的伴侣己到35 岁的他,感情上还没有一个寄托。说到这里,他尴尬地停下来,沉思了一阵子,接下来微微一笑,向女主人提问:“我很出色,是吧?”他自嘲地说:“我和盘托出了,却连您的名字都不知道。我想,对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您一定不会吝啬吧?”“您称呼我诺埃尔就行, ”老太太说, “在年底的这几天,这名字很恰当(诺埃尔这名字的意思是圣诞节) 。谈正题吧,既然您和我在一起不觉得索然无味,咱们就边吃边聊,您觉得怎样?”说话时,她的两手微微发抖。法比安在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要不然就是害怕遭到拒绝。因此,他特别想讨她喜欢,希望陪她多待一两个钟头,于是他表现出兴致勃勃、关怀备至的样子,心想:“这次萍水相逢没准儿会产生真挚的友谊。 ”法比安说道:“嗨,诺埃尔,您猜得出我经受不住这样诱人的提议,我能帮您点什么小忙吗?”“谢谢,用不着,有给您解释的工夫 我早就做得了。诺,这儿有杂志可以看,请给我一6刻钟的时间,一切就都就绪了。一会儿见。 ”诺埃尔愉快的消失了,这说明她多么心满意足二十来分钟匆匆逝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