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777385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广西百色高中 谢敏强一、了解高考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诗歌鉴赏知识积累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同学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倍感困难,所以最好是掌握诗歌的一些相关知识。(一)语言风格: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等。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炼、富有节奏和韵律。具体可分成如下几种: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诗。 平淡。又叫质朴。特点是选

2、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平淡,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 绚丽。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明快。特点是语言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自居易的诗。 含蓄。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诗,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

3、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截)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2、常见表现手法:(1)整体了解:起兴、渲染、烘托、衬托(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景衬情)、虚写、实写、虚实相生、主客移位、正侧面相结合

4、、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2)具体感知常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作者把要抒发的感情寄予在所绘事物之中,通过事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例: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该诗中作者通过塑造为了众生能吃饱饭而艰苦劳动,以致疾病缠身的老牛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愿为天下百姓奉献终身的思想。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以突出反映事物本质和表现作者倾向的写作技法。例: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鳞鳞居大厦。 该诗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写烧瓦的人辛苦劳动却没有瓦房住,后两句写不烧

5、瓦的人手不沾泥却住着大瓦房。批判了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劳而无获,饱受剥削,而少数剥削者却不劳而获,尽情享受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衬托 衬托即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近或相反的条件,以其中一事物为辅,突出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例: 鹿 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本诗运用反衬的手法,前两句写空荡荡的山谷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听到行人说话的声音,这是用“有声”反衬“无声”。后两句写霞光射入深林映照在青苔上,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是以明衬暗。虚、实、虚实相生A、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绘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6、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常常采用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或表现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

7、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c、联想之境。这类虚境是借联想而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是绵延而不断绝的。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情境: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

8、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丽于具体的形象画面(对月怀人)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对妻子想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念之切。又如高适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属此类。B、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绘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之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分别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在诗歌中,通俗的理解,“

9、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C、虚实相生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虚实结合,大致有两种情况: a、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即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前人所说的“化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由具体实物生发抽象的情思,诗歌就能产生无穷的意韵,创造幽远的境界。下面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天净沙秋思为例简析这一手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10、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没有明写伫立凝望、送别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是以“孤帆远影碧空尽”所寓言外之意去表达。末句再以“唯见”写“不见”,以“一江春水浩荡东去”这一景物描绘让人生发故人远离、江水长流、离思无涯的联想。在这首诗中,“孤帆远影”、“浩荡长江”是实,“情谊深厚”、“离思无穷”是虚,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成就了一首韵味无穷的送别诗。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槁的藤,苍老的树和黄昏疲惫的乌鸦;灵小的桥,轻流的水和村居的农家;凄冷的西风,不断吹袭着,一匹消瘦的马孤

11、独地走在古道上。小令的上段三句十八字,用九个名词把不同的景物和谐地放在一起,看似纯景,实则寓情,通过这些有形可感的景物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秋思堪称是虚实结合的佳作。 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借景抒情,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b、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即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下面以青玉案和观书有感为例简析这一手法。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代诗家写“愁”的名句可谓数不胜数,而此

12、词写愁可谓别具一格。在词中,作者抒写的是由思慕佳人生发的无限惆怅之愁情。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把它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变无形的愁情为有形的景物,化虚为实,把闲愁之恍惚,凄迷、深广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而不绝的愁绪是虚,“一江春水”是实,也同样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与秋思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典诗歌中,把抽象感情赋予具体形象,往往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谈读书感受的说理诗。全诗清新活泼,富于理趣。半亩方塘为什么能如此清新澄

13、澈呢?因为有“活水”源源而来,方塘才不会陈腐,不会枯竭,才能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读者由此展开联想:人的思想就像那半亩方塘,只有不断从书中吸取新鲜知识,不断地更新,才能永远充实,永远保持一颗澄澈明净之心。在这首说理诗中,“方塘”、“活水”为实,所寓之理为虚,作者把抽象哲理赋予具体生动的形象,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在吟咏咀嚼中领略无穷意趣。主客移位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

14、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总之,主客移位就是借写对方来表现自己。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千古绝句无疑是这首诗的诗眼,饱含强烈真挚的感情,把诗人独处异乡,又恰逢重阳,因而孤寂无奈的凄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3、4句诗人高妙地变换了角度:不写自己了,翻转一面,从对面着墨。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诗人不在内。其实还是通过写对方来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3、修辞:比喻、讽喻、对比、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叠词等。注意:表

15、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表达技巧有时在一首诗歌中并不是单纯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而是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四)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占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 1、“柳”。柳是经常入诗的一个特殊意象。因“柳”、“留”谐音,古人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进入诗中多用以抒发惜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