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6292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单字试题在PSC中的语言学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单字试题在 PSC 中的语言学意义长江大学文学院(城南校区) 朱楚宏 434100提 要:有人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中的单字试题(“读单音节字词” )影响了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正常发挥,建议取消单字试题。本文主要从考察普通话测试试卷 “读单节音字词” 的应用情况入手,讨论单字试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必要性问题。单字试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至少有语言学方面的三种意义:语言系统考核意义、语言学习方法意义、语言规范意义。关键词:普通话;测试;单字试题;测试目的一、问题的提出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包含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 、选择判断、朗 读短文、命题

2、说话等5个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省市区没采用判断选择题,只测试4个项目。其中,有文字凭借的测试占60,无文字凭借的测试占 40。 实践证明,这套方案具有 较强的科学性,是基本可行的。另外有些学者认为,现行的测试内容科学性仍 显不足,普通 话水平测试不应以书面语为主而应以口语为主,过多的书面语测试,特别是读单音节字词和读双音节词语这两部分,影响了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正常发挥。他们认为, 对于一般的测试者,可以取消第一、二题而只用朗读与说话来进行 测试。 1应该说,这些意见不无道理,是对完善测试工作的冷静总结和改进测试信度的可贵思考。我们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需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标准化,

3、但对现行的普通话测试方案的评估要全面,更要考虑长远发展,内容大幅度 变动 要经过充分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人们 尤其不能误解大 纲的精神。例如,1994年 大纲说,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 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 2对于这种表述,有人作了片面的理解, 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被 测人员不认识试卷中的某个字词而猜测着读的现象不应扣分,如“ 瘸” 读成“ 拐” ,“涮 ”读成“刷”,“踹”读成“ 踢 ”,“冼”读成“洗” ,“拽” 读成“抻”,2“掷”读成“扔”,“褫”读成“虎” ,“砧板”读成“案板”。“这种情况,

4、测试员按语音错误处理”是不对的,“这样的评分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 “只要不是方言语音就不要硬性扣分”,因为测试大纲的主导思想是:“不考虑受测人语音知识多寡、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口才优劣” 。3针对类似的想法,姚喜双先生有一段比较精当的话。姚先生说:“ 我们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 测试必然会涉及到文化水平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 识字,或者是文化水平很低,尽管他讲的是普通话,但他不认识字,或者读不了文章,也测不出好成绩。所以我们 定位在接受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由于我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所以这样确定文化水准应该是合适的。在此文化基础上,测试评 分系统,主要是对语言的评价

5、。” 4本文主要从考察普通话测试试卷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 (简称“单字试题”)的应用情况入手,讨论单字试题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必要性问题。我们认为, 单字试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至少有语言学方面的三种意义:语言系统考核意义、语言学习方法意义、语言规范意义。二、考核意义单字试题能够考核语音系统,是科学测评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等级定性必须以定量为基础。不量化,就不能精确 计分。而单字题为量化评分提供了直接具体的标准。这种量化的语言系统上的科学意义是,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为大背景进行考核,其考试成绩会更具科学性与可信性。这个语音系统可从两方面考察,一是静态系统,即普

6、通 话语 音系统中音位系统,二是 动态系统,即音节的使用频率,汉语中同音字多,从使用频率上看,音节的载体汉字的使用频率更具统计学意义。面对全国错综复杂的方言差异,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公平合理科学可信的普通话水平的主观性评测,就要求在试题的设计上,顾及普通话的整体系统,减少试题的随意性与片面性。单 字试题中的100个单字的合理分布,正恰到好处地适应了这种科学测评的需要。有关 专家指出, 单字试题的编选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所覆盖的语音面,二是单字的使用频率。 大纲规定在第一、二项测试的字词中,每个声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声调应大体均衡(每个声调出现的次数大约在

7、22次至28次之间)。因为这项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应试者普通话声韵调是否标准,所以普通话22个声母(含零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在这100个音节中出现的频次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根据使用频率,根据 大纲制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将约17 000余条词语(多为双音节)分为三类,最常用的在“表一”中标双星号,次常用的在“表一” 中 标单星号,一般常用的列为“表二”。大 纲规定, 100个音 节中,70%选自“ 表一”, 30%选自“表二”, 这些具体规定,都为准确而系统地测定应试者的语音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按大纲规定,“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 出现”这种避免相邻音节出现相同声母或相

8、同韵母的处理,是为了增加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语音区别度、清晰3度,使测试员的测评更加准确、客观,也可以避免 应试 人员偶尔误读某个音而波及相邻的同一个音素。 5在测试题中,最能体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是第一题(单音节字词)与第二题(多音节词语),而第一题比第二 题选择余地更大,作用更大。朗 读题与说话题则因受内容限制而很难全面测试出考生语音系统方面的真实情况。当我们认真细致地审视每一套试题的全部内容时,我 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的事实:朗读题与说话题中出现的汉字音节,很少与单字试题与双音节词题重复雷同的。当然,朗 读题与说话题也能够测评出考生的普通话的基本水平,但这种测评不太全面不太精确,字词题的采纳则为普

9、通话水平测试提供了更科学的参考与依据。当前,我国社会开放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区域特征的逐渐淡化已经或正在成为事实。过去,一个考场的应试者往往来自同一方言区,而现在,同一考场考生跨方言区已不鲜见。因此根据普通 话语音系统设计一个统一的语音标准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方法意义单字试题的应试准备,能够引导应试者逐字落实,以字正音,循序 渐进,收到实效,对于 持续提高应试者普通话水平有着方法论意义。在语言学中,人们一般把成年人的语言学习叫做“学 习”,而把儿童语言学习叫做“习得”或“获 得”。母语学 习是一种自然学习的过 程,不是有意教学的结果。

10、而外语学习一般采用课堂和书本学习的方式。 6普通话的学习有别于外语学习,但也有与外语学习相通的地方。一是普通话学习也是成年人的语言学习,二是普通话学习也应采用课堂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的方式。与外语学习既要排除母语干扰也要利用母语的基础一样,普通话学习要排除方言干扰,也要利用方言的基础。借助 书本学习普通话,既可以有效地排除方言干扰,又能利用成年人所具备的方言基础和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测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第一题单音节字词比第二题双音切词语更有难度,字词认读的基础和前提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应试中出现的比较多的情况是,第一题失分比第二题多。有人在进行深入调查后指出,应试者“ 读单字”的错

11、误总是高于“读词语 ”的错误,而在单字试题中,不单独成词的字的出错率又大约是能单独成词的字的两倍。在测试时 ,需要单独读出这些字的时候,应试者常常读不准它们的读音。有 经验或能力较强的 应试者通常会先在心里把用这些字构成的词默读出来,以此确定这些字的读音。如果没有这个“找读音”的过程或者来不及完成这个过程,应试者的错误就在所难免。 7人们的这种感觉与分析是有一定事实依据与科学道理的,了解这种情况,对于指导应试者缓解心理压力沉着应对测试,也富有启发意义。但是,因 为单字出错率高而提出取消单字试题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普通话测试中单音节字词出错率高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下边是笔者在近

12、几年普通 话水平测试中收4集到的一些例字,由于在具体的测试中作为测试员也多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的,很多时候无暇记录,因而遗漏了不少例字,以下只能是抽样性的,也很能 说明问题。在下边的列举中,我们力求保留材料的本来面目,尤其是不想当然地另外添加试卷之外的字词。兹分类排列如下 8(括号内是误读的字音):1、语境欠缺炫(耀)酌(斟)苹(果)牡(丹)耘(耕)允(许)2、字形误导洽(治)宣(宜)盅(蛊)柒(染)免(兔)宇(字)灸(炙)戈(弋)吏(史)闰(闺)廷(延)涎(诞)恕(怒)杯(怀)3、方音影响骤(奏)澡(找)贫(平)赃(章)端(单)邓(扽)贺(货)辰(神)登(念成前鼻音韵尾)茂(类似“某”的去声)

13、愉(喻)遣(欠)舵(夺)壁(念成阳平)村(类似“参差”的“参”)渊(类似“软”的阴平)援(类似“软”的阳平)4、多音异读湖泊(湖破)咱俩(咱两)假期(甲期)主角(主搅)上声(尚声)猪圈(猪倦)旋转(旋赚)香菌(香军)血淋淋(“血”读作“血液”的“血”)5、认读半边(1)不识整体,认读局部沤(区)玷(占)唾(垂)揩(皆)滞(带)僧(曾)诡(危)涎(延)裸(果)碾(展)掷(郑)黔(今)拽(曳)淀(定)淌(尚)馁(妥)锹(秋)掂(店)滓(宰)蹄(帝)霎(妾)蕊(心)闸(甲)匣(甲)闽(虫)藐(貌)迂(于)芙(夫)昧(未)砚(见)铐(考)祷(寿)蔼(葛)(2)添加偏旁,认读整体卸(御)斥(拆)贰(腻)

14、肃(箫)(3)改换偏旁,认读别字讳(伟)栈(浅)舵(鸵)窘(空)矾(巩)奏(秦)惕(赐)赎(读)唆(俊)铆(柳)枢(欧)蜕(税)洼(畦)槐(魁)闽(阅)诲(侮、悔)廓(廊)侈(移)桅(枙)铡(侧)慨(概)庵(淹)捅(勇)6、其他臀(屁)瘸(拐)檩(檀)扼(亏)肘(拙)纯(缎)矢(敌)在这6种类型中,出错频率最高的是3、 4、5三类。 这三类都用“语境欠缺” 来解释是无法服人的:方音浓重, 语境再明确也是枉然;试卷上多音字后边的括号就是语境,有语境还是念错不能还说是语境的原因;将“沤” 念 “区”之类也不能用语境欠缺解释,“沤”没有语境, “区” 也没有 语境啊!总的看来,还是不识字,不识普通话

15、的字!这种情况当然不排斥临场慌乱的原因,也有汉字难认难记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应试者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因 为不识字,又要力求 读出每个字的音来(因不认识而跳过去不读的也有,但相对比较 少),于是就慌乱地 寻找 应对策略,最常 见的是从字形上找读音,哪怕是一点理据,也当成了救急的良方,以至于把传统的“秀才认字认半边”的“经验”发挥到了荒诞的程度!当听到 这一个个离 谱的错读的字音时,常有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的感觉。试想,第一题为什么有人失分多,有人失分并不很多?如能进入一级的错读就很少,有错读的也显得情有可原,如语境缺失、字形误导、习惯异读等,一般是不会5出现“秀才认 字认半边” 的笑 话的。

16、 这原因并不难找:除了基础之外,考前准备是关键。有的人按大纲要求认真复习,扎实准备,考 试时自然不会有“ 找不到读音”的尴尬。而有的人寄希望于碰运气,从不翻书,或者 临时抱佛脚,这样临考时难免出洋相。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学习普通话不能一蹴而就,要学好普通话,就要从 识字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训练。普通话测试的信度评估不能仅仅是盯住测试本身,而应该将工作重心前移,提倡以考促学、以考促练,提倡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普通话测试工作的信度。应该指出的是,现行测试方式,实际上给应试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这17000余条词语,应试者必须下功夫逐字逐词地认真学习训练,才能争取好成绩。根据 这个考评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是否全面掌握书面汉字的正确读音,对 能否在测试中取得高等级别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试者一定要按照大纲的要求,认 真参加系统培训,提高整体水平,弄清正确的方法步骤,以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取得良好的等级。 9四、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