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6244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思想感情0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14 上学期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思想感情 001 编制人: 马晓冬 审核人: 马晓冬 使用时间: 2014.01 班级: 姓名: 层次: 教师评价得分 课前完成导学案,掌握基本题型, 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A 层次完成所有会做的题目;B 层次完成除所有会做的题目; C 层次完成不带所有会做的题目, 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备注:请及时填写姓名,所在的组,机组内人数。1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第一课时第一部分:知识点总括一、考点解读: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二、鉴赏角度“五看”题 目 作 者 注 释 意 象 特殊词句通向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明风格知时代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作者情感的载体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从题目认识对象了解背景破解难点从景物把握感情从意境洞察心胸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联参透主旨注意:题干可以给你以启示三、诗歌分类:1、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诗 别离贬谪诗 爱情闺怨诗 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 边塞

3、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谈禅说理诗四、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

4、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年华消逝,

5、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

6、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7、。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

8、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六、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

9、,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2013-14 上学期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思想感情 001 编制人: 马晓冬 审核人: 马晓冬 使用时间: 2014.01 班级: 姓名: 层次: 教师评价得分 课前完成导学案,掌握基本题型, 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A 层次完成所有会做的题目;B 层次完成除所有会做的题目; C 层次完成不带所有会做的题目, 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备注:请

10、及时填写姓名,所在的组,机组内人数。2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七、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一) 、题材方面的

11、: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 、杜甫登高 、 登岳阳楼 ) ;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 、杜甫春夜喜雨 、贺知章咏柳 ) ;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杜甫蜀相 、刘禹锡石头城 ) ;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 、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一剪梅 、姜夔扬州慢 ;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二) 、评析用语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

12、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 、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考查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三)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 “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 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

13、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 评价( 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第二部分: 题型分析一、咏 史 怀 古 诗所谓“怀古” ,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解题方法】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

14、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3、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分为 咏古迹 、 怀古人、 忆古事借古事、古人、古迹或历史事件抒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情感。()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 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 思想感情:A.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

15、志向,表达爱国热情。B. 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 、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C.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D. 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鞭挞,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的讽刺。() 语言:含蓄 ()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4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A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