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2276217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第4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维设计】2014 高中化学 第 3 章 第 3 节 第 4 课时 糖类和蛋白质应用创新演练 鲁科版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A小麦 B玉米C大米 D牛肉解析:小麦、玉米、大米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糖类,牛肉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答案:D2双选题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 B麦芽糖和蔗糖C淀粉和纤维素 D蛋白质和氨基酸解析: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均为 C6H12O6;麦芽糖和蔗糖分子式均为 C12H22O11;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均为混合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答案:AB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B皮

2、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解析:A 项,蛋白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B、C、D 三项均为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4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新制 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碘水,变蓝色;新制 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解析:鉴别物质时须用其特

3、征反应,观察到特征现象。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葡萄糖与新制 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A5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2淀粉液 水解液 混合液 砖红色沉淀 试 剂 1 试 剂 2 试 剂 3 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 1 是_,作用是_;(2)试剂 2 是_,作用是_;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 2 而直接加入试剂 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若不能,其原因是_。(3)如何检验第步实验已基本完成_。解析: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但葡萄糖与

4、Cu(OH)2须在碱性环境中反应,即需要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答案:(1)稀硫酸催化剂(2)NaOH 溶液中和 H2SO4不能H 2SO4与 Cu(OH)2反应生成 CuSO4和水,CuSO 4与葡萄糖不反应(3)向水解液中滴入几滴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课时跟踪训练(时间 45 分钟满分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解析:A 项,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B 项,蛋白质由

5、C、H、O、N 等元素组成;C 项,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2检验淀粉已完全水解的试剂是()A新制 Cu(OH)2悬浊液 B碘水CNaOH 溶液 D稀硫酸解析:检验淀粉已完全水解时,须检验水解液中不含淀粉。答案:B3青苹果不如熟苹果甜,某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这说明()3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葡萄糖B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聚合成淀粉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熟苹果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解析:由题给实验现象可知,青苹果汁中含淀粉,熟苹果汁中含葡萄糖。答案:C4双选题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

6、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棉织品 B毛织品C腈纶织品 D丝织品解析: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毛织品、丝织品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答案:BD5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福尔马林酒精KMnO 4溶液硫酸钠硫酸铜双氧水硝酸A除外 B除外C除外 D除外解析:福尔马林中的甲醛、酒精均属于有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KMnO 4溶液、双氧水等强氧化剂,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硝酸等酸均能使蛋白质变性。答案:C6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 葡萄糖 C

7、O2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水 解 氧 化 B纤维素 葡萄糖 CO2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水 解 氧 化 C油脂 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O2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水 解 氧 化 D蛋白质 氨基酸 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水 解 合 成 解析:在人体内有使淀粉、油脂、蛋白质水解的酶,但无使纤维素水解的酶,故在人体内纤维素不能水解。答案:B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有通便功能4B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也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应尽可能多食用C动物的毛和皮、蚕丝都是蛋白质,可用来制作服装

8、、药材等D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会使人患“低血糖”症解析:油脂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但摄入过量脂肪,可能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可能会诱发恶性肿瘤,因此应控制油脂的摄入量。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9 分)8(8 分)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烧焦羽毛味;蓝色;砖红色沉淀;黄色被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或鉴别方法) 现象(填入序号即可)新制氢氧化铜碘水硝酸

9、燃烧解析:解答此题须明确某些物质的特征反应及特征现象,从而选取适宜的试剂进行鉴别。答案: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蛋白质9(11 分)(1)取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溶液,调到中性,滴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水解产物是_(填名称),其结构简式是_。(2)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这是因为_;急救办法是_。(3)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现_色,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生了_反应。答案:(1)葡萄糖CH 2OH(CHOH)4CHO(2)重金属盐会使人体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服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蛋清等(3)黄显色10(10 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

10、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 0.5 g 淀粉和 4 mL 20%的 H2SO4溶液,加热 3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 H2SO4溶液。5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_。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几滴碘溶液,应观察到_。(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 ,通常选用的方法是_,这是因为_。解析:(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 C6H12O6,因此可用新制 Cu

11、(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从而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而加入碘后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2)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3)蚕丝是蛋白质, “人造丝”是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某些蛋白质分子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其他纺织品)。答案:(1)C 6H12O6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液变蓝(2)高级脂肪酸(3)灼烧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丝没有11(10 分)根据下列变化关系填空:(1)A 物质的名称_,B 溶液为_,作用为_。(2)写出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标明反应类型。_();_()。解析: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 NaOH 溶液中和 H2SO4才可与 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 CO2,CH 3CH2OH 被 O2氧化成 CH3CHO,继续氧化成6CH3COOH,进一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答案:(1)葡萄糖NaOH中和稀硫酸(2)2CH3CH2OHO 2 2CH 3CHO2H 2O氧化反应CH3COOHCH 3CH2OH 浓 硫 酸 CH3COOCH2CH3H 2O酯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