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6096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定性部分)与评分标准及研制说明一、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设计缘由2011 年 7 月 20 日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研制论证会议在北京召开,2012 年 1 月 5 日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会议评审鉴定。两次会议,来自教育部、中国教科院和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一致建议采取年度动态监测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成都市教育现代化。成都市教育局及时向市政府汇报了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研究情况和专家组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经过两年教育现代化监测督促后,不少区(市)县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开展阶段性评估时机已成熟。同时,借鉴

2、江苏省、广东省的经验,通过评估评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先进县,以此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上新台阶,确保在中西部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二、设计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的总体思路和理论依据1.弥补教育现代化监测遗漏的内容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育制度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人的现代化

3、,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归宿。教育现代化监测,重在关注能够观测、定量评价的内容,如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等,对于观念性的、难以定量评价而只能定性评估的内容,如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则应引入“四点量表法”进行等级评估,再将等级转化成分数,从而达成评价目的,发挥评价功能。2.体现后发追赶型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性2世界教育现代化源自欧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均属于后发追赶型教育现代化。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实现教育现代化或者正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地区) ,均存在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参考,并追赶或者力

4、争超越。学习、借鉴的经验便成了评价的参考标准。3.落实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强调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等。纲要所指出的这些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5、,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属性。4.评价引领发展通过评价指标、标准的导向,使成都教育进步成果得到巩固和积淀,使全市教育的落后方面、学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等得到监督和改进。特别是通过评价发挥对区(市)县教育治理、学校治理的现代化和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现代化的引领作用,使成都教育又好又快地追赶世界先进教育。三、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定性部分修订)3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定性部分修订,总分:100 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对象 信息采集方式 评分标准(四点量表) 选择依据B1. 教育现代化推进文件(方案)、机构(4 分)优 4 分;良 3.2 分;中 2.4 分;差 1

6、 分A1. 教育现代化保障制度或者机制(16 分)B2. 教育现代化推进行为(12 分)区(市)县现场采集资料 优 12 分;良 9.6 分;中 7.2 分;差 3 分见实施说明B3. 教育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4 分)结合教育现代化监测 B31 的结果计算出优 4 分;良 3.2 分;中 2.4 分;差 1 分见实施说明B4. 教育政策文本的规范性、操作性、透明性、健全程度(8 分)优 8 分;良 6.4 分;中 4.8 分;差 2 分B5. 年度工作计划的规范性、落实程度(4 分)优 4 分;良 3.2 分;中 2.4 分;差 2 分A2. 教育政策和治理的现代化(24 分)B6. 教

7、育行动或者解决现实问题依据制度的程度(8 分)区(市)县现场采集资料优 8 分;良 6.4 分;中 4.8 分;差 2 分B7. 学校章程和制度的规范性、健全程度(6 分)优 6 分;良 4.8 分;中 3.6 分;差 1.5 分B8. 学校日常管理和问题解决依据制度的程度(8 分)优 8 分;良 6.4 分;中 4.8 分;差 2 分B9. 学生、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程度(4 分)优 4 分;良 3.2 分;中 2.4 分;差 1 分A3.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2分)B10. 家长、社区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程度(4 分)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随机抽选 3 所学校现场采集资料 优 4 分;良 3.

8、2 分;中 2.4 分;差 1 分见实施说明B11. 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16 分)由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评价量表评出优 16 分;良 12.8 分;中 9.6 分;差 4 分A4. 现代课堂教学(22 分) B12.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程度(6分)辖区中小学随机抽选 3 所学校现场采集资料 优 6 分;良 4.8 分;中 2.4 分;差 1.5 分见实施说明B13. 班级规章、学校学生管理、学校社团等的学生参与程度(4 分)优 4 分;良 3.2 分;中 2.4 分;差 1.5 分A5. 现代公民基础文明素养(16 分) B14. 遵守规则的行为情况(6 分)辖区中小学随机抽选 3 所学校现

9、场采集优 6 分;良 4.8 分;中 3.2 分;差 1.5 分见实施说明4B15. 公共环境卫生爱护行为情况(6 分) 资料优 6 分;良 4.8 分;中 3.2 分;差 1.5 分四、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定性部分)实施说明B1. 教育现代化推进文件(方案) 、机构(4 分)选择依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明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成都市要求各个区(市)县要依据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监测结果,分析制定本区(市)县教育现代化推进的着力点、政策举措、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等政策方案。信息采集:现场查验、获取区(市)县依据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监测结果制

10、定的推进方案复印件或者拍照、明确的牵头部门、具体项目责任部门等会议纪要或者原始记录复印件或者拍照。评分标准:优 4 分有方案、任务明确具体、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间明确。良 3.2 分有方案、任务较明确具体、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间明确。中 2.4 分有方案、任务笼统、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不完全明确;差 1 分无方案。B2. 教育现代化推进行为(12 分)选择依据:任何政策文件和方案都是为了实施,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推动发展的效果。信息采集:围绕政策方案的政策要点、任务要点等,现场查证、搜取拍照实施过程的证明材料、实施效果的证明材料。5评分标准: 优 12 分在明确的时间内,任务全部完成,达到预定目标

11、或者效果。良 9.6 分在明确的时间内,任务完成 80%及以上,达到预定目标或者效果。中 7.2 分在明确的时间内,任务完成 50%及以上,达到预定目标或者效果。差 3 分在明确的时间内任务完成不足 50%,或者任务笼统、时间不明确,难以衡量推进情况。B3. 教育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4 分)选择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

12、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并指出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审阅了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表示充分肯定和满意后,表达了要是能够评价教育法治和教育管理就好了的遗憾。本评估指标体系A1、A2、A3 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信息采集:现场查验、获取区(市)县重大教育决策咨询、论证过程的原始材料复印件。评分标准:有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咨询、专家论证过程的原始材料,实得分等于 4 分乘以教育现代化监测到的“B31 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的实现度,同时参考现场收集资料和情况

13、,依据评估评分标准调节分数。B4. 教育政策文本的规范性、操作性、透明性、健全程度(8 分)选择依据:6同 B3信息采集:区(市)县提供所有本区(市)县的教育政策、制度一览表(有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文号,可以随机查阅) ;提供本区(市)县教育政策、制度公开透明的路径;提供本区(市)县本年度代表性的政策文件 3 份;提供本区(市)县本年度教育工作总结。评分标准:优 8 分与上级政策法规不冲突,能够明显体现实施上级政策法规,政策目标、任务明确,政策措施具体可操作,政策公开透明,政策体系较为健全。(评分参考准则:(1)教育政策制定的条件;(2)教育政策制定的意义;(3)教育政策目标清晰度;(4)教育

14、政策体现主体与受体的关系;(5)教育政策任务的清晰度;(6)教育政策任务的可操作性;(7)教育政策调整的权责关系;(8)教育政策调整的利益关系;(9)教育政策保障措施力度;(10)教育政策检查措施力度;(11)教育政策产出的公平性;(12)教育政策产出的效率;(13)教育政策产出的效益。 )良 6.4 分与上级政策法规不冲突,能够明显体现实施上级政策法规,政策目标、任务较明确,政策措施较具体可操作,政策公开透明,政策体系较为健全。中 4.8 分与上级政策法规不冲突,能够体现实施上级政策法规,政策目标、任务较笼统,政策措施不太具体操作较难,政策公开透明不完全,或者政策体系不健全。差 2 分与上级

15、政策法规不冲突,能够体现实施上级政策法规,政策目标、任务笼统,政策措施不具体难操作,政策公开透明的路径不畅通,群众或者管理服务对象查阅不方便,或者政策体系不健全。B5. 年度工作计划的规范性、落实程度(4 分)选择依据:国家、省、市、区(市)县以及国际社会都关注教育规划的实施,都有专门的教育规划监测评估项目。本指标主要是检验区(市)县对其教育十二五规7划的落实情况。通过评价督促规划实施,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信息采集:区(市)县教育十二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分析其与十二五规划的关联性) 、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的过程性材料、年度工作总结。评分标准:优 4 分年度工作计划与十二五规划紧密,能够体现十二五规

16、划的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全部完成,达到预定目标或者效果。良 3.2 分年度工作计划与十二五规划有联系,基本能够体现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完成 80%及以上,达到预定目标或者效果。中 2.4 分年度工作计划与十二五规划联系不明显,较难体现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完成 50%及以上,达到预定目标或者效果。差 1 分年度工作计划与十二五规划无联系,不能体现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完成不足 50%,或者任务笼统、时间不明确,难以衡量推进情况。B6. 教育行动或者解决现实问题依据制度的程度(8 分)选择依据:检验依法治教的情况,检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检验教育管理是现代化的制度管理还是人为的个体经验管理。信息采集:查阅年度内重要教育行动、典型教育事件的研究会议原始记录,特别是讨论记录,查阅事件处理或者当时解决的依据和结果。复印或者拍照相关材料(局党组会议记录、局办公会议记录、有研究教育工作的县级党委常委会、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