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752055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汇编.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总复习 专题一基础知识汇编生物科学:一、 生物与非生物1.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2.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长、 性、繁殖、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等。二、 动物1. 现存动物大约有 种。2. 营养方式: (异养型)。3. 分类:动物可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 (体内有脊椎骨)和 (体内无脊椎骨)。(1)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分为 类、 类、 类、 类、 类。鱼类的特点:终生生活在水中,水中受精, , 。如淡水鱼( )、咸水鱼( )等;两栖类的特点:身体裸露,幼体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 呼吸,水中受精,卵生, ,如青蛙、

2、大鲵等;爬行类(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体表覆盖角鳞片或甲,用 呼吸, ,主要为卵生, ,如蛇、扬子鳄等;鸟类的特点:身体表面有羽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 ,如鸡、大雁等;哺乳类(动物界中最高等、最完善的动物)的特点: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 , ,如狗、猫等。(2)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可分为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如水螅; ,如血吸虫; ,如蛔虫;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如蚯蚓; (身体柔软,有贝壳),如河蚌; (身体分节,足和触角分解,体表有外骨骼),如蝴蝶;棘皮动物,如海星。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有 种,是动物界中最大的家族。益虫:蚕蛾、螳螂等;害虫:蝗虫、苍蝇

3、等。三、 植物1. 营养方式:绝大部分植物通过 制造养料,自己养活自己(自养型)。2. 分类: 和 。(1)种子植物主要用 繁殖,包括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如铁树、松树;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如豌豆、西瓜,是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2)无种子植物包括 、 和 。蕨类植物由根、茎、叶组成,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用 繁殖;苔藓植物由 和 组成,无根,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多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藻类(如 )和多细胞藻类(如 ),靠 和 繁殖。四、 真菌1. 营养方式: (异养型)。2. 分类: ,如酵母菌; ,如霉菌、食用菌。3.

4、繁殖方式: 。五、 生物分类根据 分为原核生物,如细菌;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真菌合称 。六、 生物多样性现存生物约有 种。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七、 细胞1. 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所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2. 细胞的形态:生物界有各种各样的细胞,一般在一至 之间,洋葱表皮细胞为长方形。八、 细胞结构1. 细胞的结构 :保护细胞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多种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含有遗传物质2.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 、细胞质和 ,但植物细胞中还含有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

5、和支持细胞)、 (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内含叶绿素,是进行 的场所)和 (内有细胞液),而动物细胞没有。九、 细胞的观察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 、 、 、 和 。(2)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 手托镜座, 手握镜臂,轻拿轻放。(3)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比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 通过 观察,右眼必须 ,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 ,光线暗时用 ),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如果视野中有异物,应用擦镜纸擦净 或 。在后面的观察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的大

6、小,使视野亮度合适。(4)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 边移。向 旋转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 旋转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5)在自己动手做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时候,如果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可能时因为 ,要 有黑色圆圈等杂物体,应该 (6)观察字母“d”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如果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象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7)某显微镜目镜有10X和20X,物镜有8X和45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十、细胞的分裂与分化1. 细胞具有 、生长和 的特征。(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

7、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其中的遗传物质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意义: ;多细胞生物个体体内细胞数目增多;实现生物的繁殖。(2)细胞生长:是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3)细胞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 的细胞的过程。2. 组织: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各种 、 的细胞群,构成组织。(1)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 作用。如叶的表皮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 。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营养组织 和贮存营养物质。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机械组织起 和保护作用。如梨果肉中的石细胞核各种纤

8、维分生组织能 新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双子叶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细胞(2)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 、吸收、 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口腔上皮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分布广,具有 、 等功能。如血液、软骨、肌腱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能 、 产生运动,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 兴奋。如脑、脊髓、神经中的组织。3.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1) 被子植物器官营养器官:根、 、叶生殖器官:花、 、 (2)人体器官: 、肺、脑、胃、 、血管等4. 系统:由若干 器官按照一定得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 。人体八大

9、系统: 、 、 、 、 、 、 、 。十一、构成生物的细胞1. 生物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 内完成)多细胞生物(特点:生物的个体由许多细胞构成,有明显的 )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组织 植物体动物:细胞组织器官 动物体(或人)十二、种群1. 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2.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的总和。3. 种群特征:有 、年龄结构、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 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种群密度=(2)(3)出生率指在 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

10、活产的新个体数。 (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 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 ;反之数量减少。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常见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和“ ”型曲线。十三、群落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 的总和,简称群落。1. 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 和 。在群落中, 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2. 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 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3. 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 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11、。十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 ,还能影响环境。1.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 、食物等。2. 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 、 等。3. 适应环境的表现形式有 、 等。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分布、生理等的因素,叫 。许多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十五、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意义(1)生态系统是由 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共同组成的。(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围上限为离地面约 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 的海沟底部,或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2. 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