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720755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实验版)上册期末检测题(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网校 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期末检测题(一)(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田圃(p) 亵渎(xi) 润如油膏(yn) 强聒不舍(tin)B.谀词(y) 恣睢(z) 气吞斗牛(du) 廓然无累(li)C.妖娆(yo) 睿智(ru) 恪尽职守(k) 重蹈覆辙(to)D.嬉闹(x) 拮据(j) 怒不可遏() 锲而不舍(q)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狡黠 敷衍 红妆素裹 断章取意B.旁鹜 陨落 弥留之际 无与论比C.滞碍 诘难 根深谛固 不言而喻D.诓骗 星宿 格物致知 吹毛求疵3.下列

2、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C.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古诗文默写

3、。(10分)(1)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渔家傲点出塞下是防止西夏袭扰的军事重镇,又概括写出秋天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的句子是 。(4)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典故,表达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希望朝廷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的句子是 , ?(5)陈涉世家中最能反映陈涉远大志向的两个句子是 ! !(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突出表现战斗的激烈的词句是 。(7)风,吹绿了春草,吹红了夏花,吹黄了秋叶,吹白了冬雪。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连续两句古诗词。(2分) 6.名著阅读。(7分)

4、我国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请围绕以下五位梁山好汉: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回答问题。(1)请选择其中的两位人物,说出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4分)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 (2)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请在上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位,说出他的绰号及绰号的由来。(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问题。(17分)【1】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5、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2】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选自后汉书班超

6、传)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 (4)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9.【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 10.在危急时刻,唐雎和班超表现出了哪些共同的特点?(3分) 11.【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7、请帮我抱抱我的父亲七岁那年,正当所有同龄的孩子都在花间烂漫的时候,他却忽然瘫倒在地,昏迷不醒。当他惺忪着睁开眼睛,试图用自己的双手支撑着起床时,才猛然惊觉,自己的双手,已经再也无法动弹。父亲并没有对他隐瞒真相。他被检测出患有一种名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绝症。父亲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但所有的医生都告诉父亲,这种病症,全世界不但没有相关的专业治疗机构,更不曾出现过任何一起逢难生还的病例。医生还告诉父亲,无论如何,他都活不过18岁。于是,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开始进入了仓促的倒计时。他开始害怕每一次生日,害怕每一个灯火辉煌、烟花璀璨的节日。那些在旁人看来值得庆祝、充满欢笑的时光,对他来说,是一次又一

8、次的关于生死底线的临检。他多希望,自己能和那些身安体健的小朋友一样,在宽敞的马路上狂奔、在淋漓的雨中漫步。这些在常人看来是极为平常的事,已经逐日成为他生命里奢望的幸福。父亲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外来事物给他造成的影响。父亲多希望,那些苦难、疼痛、绝望和屈辱,能够全然转移到自己的身上。父亲为了能使他变得开朗一些,不辞辛苦地背着他,拖着轮椅,在幽暗的楼梯上日复一日。他是在父亲的脊背上长大的。他对父亲的背,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他曾对生命懊恼绝望,自怨自艾。他觉得,这样的继续,就是为了承受更多的苦难。但后来,他渐渐明白了他是父亲唯一的孩子,也是父亲唯一的希望。倘若,连他自己都决定放弃了,还有谁能给父亲带

9、来生活的曙光?时光荏苒,转眼,他已临近18岁。他似乎已经预知到,自己的生命已是来日无多。父亲从未对他抱怨,亦不曾沮丧,只是默默地陪着他,竭尽全力完成他的每一个心愿。当他决定在生命濒临尽头的时刻踏上感恩之路时,已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父亲毅然典当了剩余物品,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托车,载着他,去走他最后希望走完的感恩之路。他说,他想亲自看看当初那些对他主动伸出援手的恩人,他想轻轻地跟他们说声谢谢,为他们送上一束鲜花。是他们,让他义无反顾且无怨无悔地坚持到了今天。这样的路,他们不离不弃地走了整整三年。三年,从寒冬走到酷暑,从凉秋走到雨春。17000多公里的寻爱之旅,让他更加眷恋生命,更加不舍这个绝美的

10、尘世与半生悲苦的父亲。他多想自己是个健康的孩子,那样,他便可以向他的父亲证明,他的确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为父亲博来更多的欢颜。当湖南电视台为他举办成人礼的时候,他对着所有同是18岁的孩子们说出了那句沉郁了整整十年的话:“爸爸,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还能做您的儿子,那时,再来好好地报答您爸爸,我爱你!”节目最后,当主持人问他有没有什么心愿时,他面色凝重地说:“十年前的一个午后,当我醒来,我的双臂已经再也无法抬起来了,所以,我再也不能主动拥抱我的父亲。今天,我希望您能帮我举起我的双手,让我能好好地抱抱我的父亲”瞬间,父亲泪如雨下。这位在生命尽头只想主动拥抱自己父亲的孩子,名叫黄舸,是点亮生命的主

11、人公。多少个日日夜夜,是父子之间的这种深爱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一路走了下去。而这种爱,也将继续滋养着更多的生命,让他们坚强地迎接明天。 1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13.为什么“这些在常人看来是极为平常的事” ,在他看来已经成为 “生命里奢望的幸福”?(4分) 14.文中表现出的父子之情感人肺腑,请你为文章的父亲或儿子写一段颁奖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我们心中的蛀虫父亲去世后,遗嘱里把财产分割得很公平:房子和房子内的一切给我,和房子等价的存款留给了妹妹。办完丧事,我们开始收拾房子。妹妹在书房里找到了一只旧皮箱,她抬眼看我,眼神复杂,有说不上来的一种隔阂感:“爸爸有整整一箱字画。”父亲喜欢丹青我们是知道的,却不知他什么时候收藏了这些字画,那些字画的宣纸有点泛黄,是年代久远的颜色。“怎么从来没听爸爸说起过这些字画?”我听出她的怨气,似乎认定父亲故意偏心留给我才不让她知道。我讷讷地解释:“爸也没和我说过。”妹妹怏怏地看着字画,一声不吭。因为父亲在遗嘱中说得明白:房子和房子里的东西归我。父母相继去世,我和妹妹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但一箱字画像一条鸿沟隔开了我们。妹妹不告而别,留下我坐在房间里哭。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他宁可把这一箱字画扔了,也不愿我们姐妹因为它而产生分歧。不管父亲是忘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