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714302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2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教学内容】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召开: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

2、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

3、任制。作用: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行政机构的改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提高,建国以来第一次真正解决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不断推出(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使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

4、(采取的措施):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一是伴随着改革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让一部分比较保守的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些人主张退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去;二是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

5、要求,特别是走向世界的要求,改革走入了瓶颈状态,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可能性: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2)过程理论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南巡讲话要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姓“资”姓“社”问题;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两个步伐:改革开放和

6、现代化建设;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邓小平讲话的指导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理论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了规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

7、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以上五种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

8、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建立: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3)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热点试题】1.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2.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4.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什么区别?6. 分析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热点试题】(2012年)39.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醋精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10、。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

11、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答案】(2)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3)相似原因及说明:面对困难,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面对“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

12、重困境。(4分)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机遇。(4分)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4分)【解析】(2)关于招商局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材料二中的关键句,如“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3)先弄清19世纪70年代招商局创建和19

13、79年以来招商局新生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及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分别从“困境”、“机遇”、“制度创新”等角度回答“两次辉煌”的原因。(2011年)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010年)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答案】:C【解析】:项只是图8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