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714169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非公经济发展看重庆经济腾飞(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解析回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毫不动摇”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市场主体,每一次变化都是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认识羁绊过程的理论飞跃。而每一次理论的飞跃,都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非公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庆非公经济的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到外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重庆经济中的一大亮点。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以年均19.8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大高出了GDP的增长速度。一、 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

2、特点分析 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总量为2273.29亿元,占GDP比重为55.1%,比直辖之初提高了28.7个百分点。综观直辖以来重庆非公经济发展历程,呈现以下几特点:(一) 发展速度快 直辖以来重庆非公有制经济以19.8%的速度高速增长,高于公有制经济增速14.4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长9.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速为20.3%,比上年增速提高了2.1个百分点。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图所示:图一: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单位:%GDP增长速度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上图可见,直辖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一直以高于GDP和公有制经济的增速快速增长

3、。 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制订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专项规划,这在全国是少有的,随着配套措施的落实,民营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2007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如表所示:表1:2007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国有经济1255.1122.8集体经济49.7929.9私营个体经济703.6742.5港澳台经济125.46114.5外商经济103.8924.3其他经济923.6022.2注:国有、集体经济属公有制经济;私营个体、港澳台、外商经济属非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属混合经济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同

4、比增长46.7%,比公有投资增速高出23.6个百分点。民营资本的不断注入,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保障。(二) 实力逐步增强 直辖以来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总量达到2273.29亿元,为1996年的7.7 倍,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为1870.84亿元,为1996年的7.2倍,外商、港澳台经济为402 .45亿元,为1996年的10.9倍。图二: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单位:亿元注:个体、私营经济+外商、港澳台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占GDP的比重也稳步提高,到2005年超过了50%,占据重庆经济半壁江山。200

5、7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继续攀升,达到55.1%,成为重庆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三:直辖以来重庆市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单位:%(三) 效益、贡献提高 直辖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由1996年的24.9提高到2007年的55.1。2007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为68.8,拉动经济增长10.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目前已经成为重庆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收入的“活源泉”,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力”。税收方面,直辖之初,全市缴纳税收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仅7家,到去年达到21家。全市税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

6、单位共9个,其中8个集中在主城区。2007年重庆市非公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量已达55%以上。 重庆非公有制经济还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已经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经济吸纳的就业人员为334.0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50.3%,比上年增长9.6%。非公有制经济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三)产业结构分布合理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中分布比例为6.1:53.5:40.4,与我市“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一致,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全市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分产业看,非公经济在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8.80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8.8%;在第二产业

7、实现增加值1216.11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3%,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8.3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5%,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四) 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近年来,重庆市逐步发展壮大了一批品牌民营企业,他们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小天鹅集团是伴随重庆非公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之一。1982年小天鹅开始创业,1997年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已成为同时涉足餐饮连锁、酒店管理、房地产、物流配送、文化教育等五大经营体系的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24亿元,员工达到1.8万人。隆鑫集团成立于2002年,仅用了5年时间,就成长为一

8、家跨区域、大规模、专业化从事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以及紧密关联的热动力产品的大型集团公司,资产总额50亿元人民币,员工近10000名。 力帆实业、华宇集团、陶然居集团这些重庆人熟知的产业巨头,成为了重庆民营企业的标杆,并带动一批配套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成为推动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直辖以来,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上,还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市科委信息显示:直辖以来,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年总收入从39.5 亿元增加到517.8亿,增长了13倍;纳税

9、额从1.9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增长了14.3倍;利润从1.5亿元增加到26.8亿元,增长了17.9倍;产品出口创汇从4.7万美元增加到6.9亿美元,增长了14867倍。科技经费从1.2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增长了12.3倍。中、高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年均增长50%左右。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群体,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新产品。(六)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处于区域领先地位 横向比较,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在直辖市及西部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表2:部分省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占GDP比重单位:%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直辖市天津市

10、45.4 50.0 51.9 52.7 53.7上海市37.7 40.4 42.4 44.1 45.1重庆市45.8 48.1 50.4 53.1 55.1 西部地区重庆市45.8 48.1 50.4 53.1 55.1 四川省37.6 40.7 43.5 46.9 50.2贵州省27.5 27.8 30.9 31.3云南省30.8 33.3 35.0 36.5 甘肃省26.0 26.2 36.1 36.4 青海省20.6 22.9 24.1 25.7 27.3新疆自治区22.8 23.6 内蒙古自治区34.9 广西省45.2 48.3 50.8 二、重庆非公经济三大新趋势 重庆非公经济从萌芽

11、开始,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取得了很大进步,现正步入平稳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一些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涉足领域不断拓展非公经济起步时受规模小和资金缺乏的限制,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小型工业、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等领域,但近年来这一局面已有所改变,部分民企已开始向资金需求大的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例如,民生能源集团巨资投入天然气化工产业,博赛集团积极扩张境外采矿业,力帆、隆鑫等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摩托车制造的同时,开始进军汽车制造业。(二)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非公经济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目前重庆市非公企业从起步时的家庭作坊

12、和家族企业生产已经向公司化、股份制企业发展。已经成功上市一批公司如:宗申动力、迪马科技、华邦制药,另外,龙湖、力帆、民生能源、金科、协信也在积极筹备上市。 (三)产业集群化现象逐渐凸现重庆市非公经济正在实现规模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群化的蝶变。享誉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无疑是重庆市非公经济中当之无愧的最大产业集群。餐饮和房地产业则发展成为重庆市非公经济的另两大产业集群。三、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直辖市相比,虽然在比重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比

13、重领先,总量较低虽然我市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有一定优势,但与发达省市相比,非公经济总量仍然较低,2007年仅为广东省的17.2%。因此,加大剖析力度,引导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仍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建议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提高对非公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市非公有经济的一大难题。分一圈两翼来看,2007年各区域非公

14、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如下:表3:2007年重庆市分一圈两翼非公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亿元、%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比例增速总量比例增速一小时经济圈1402.33 43.6 10.0 1815.11 56.4 20.5 渝东北翼326.73 47.9 11.6 355.01 52.1 19.3 渝东南翼120.16 53.8 12.1 103.17 46.2 20.0 上表可以看出,非公经济总量在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的分布为79.8:15.7:4.5,总量不平衡可见一斑。从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来看,一小时经济圈分别比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高出4.3和10.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地方,市场发育就快,市场机制就活,经济综合实力就强。从非公经济增速来看,一小时经济圈分别比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高出1.2和0.5个百分点,加快两翼地区非公经济发展是拉动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之一。(核算处付盛麟)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